词条 | 评价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评价法pingjiafa德育的一种方法。教育者根据一定的德育任务和道德行为标准对儿童的行为表现给予褒贬判断,从而使儿童受到教育的方法。采用评价法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激励儿童上进,向行为品德好的儿童学习。评价法根据其性质可划分为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两种。前者是对儿童良好的行为和道德品质给予表扬、赞许和奖励、支持;后者则是对儿童不良的道德行为品质进行规劝、批评、惩罚等。无论采用哪一种评价方法,都应尊重儿童,根据其个性特征,掌握好分寸,使儿童的好行为品质得到发展,不良品质和行为得到改善。正确而及时的道德评价活动,可成为鼓励幼儿向上的动力。教师要了解掌握儿童的行为表现,关心他们的点滴进步以及各种变化,注意使所有儿童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评价的内容要遵循这样的顺序:从具体评价某一事件到评价同伴的行为;从评价儿童的单方面行为到评价多方面行为;从评价行为效果到评价行为动机。道德评价活动最初要以教师为主,然后教会幼儿评价,再就是师生一起作评价,或儿童为主、教师为辅。评价活动要注意方式多样化、具体、生动、形象、活泼、准确、公正,要照顾不同儿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评价法信号检测论的一种实验方法。与“有无法”不同在于:要求被试对呈现的刺激进行有无信号的判断时,要按所规定的确信程度的等级作出评价。假如评价分为五等,各等的含义应是:“5”——十分肯定有信号,“4”——肯定有信号,“3”—— 可能有信号,“2”——不肯定有信号,“1”——十分不肯定有信号。根据被试对呈现的信号(SN)和噪音(N)评价为各等级的概率,计算出不同标准下的辨别力指标(α′)和判断标准(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