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说岳全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说岳全传

长篇小说。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清钱彩编次,金丰增订。二十卷,八十回。彩字锦文,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在杂剧《东窗事犯》、话本《游酆都胡母迪吟诗》、小说《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岳武穆精忠报国传》等书基础上加工而成。全书以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英雄故事为中心,宣扬爱国精神,抨击封建统治黑暗腐朽,揭露张邦昌、秦桧等卖国投降、陷害忠良之罪行。语言流畅,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流传颇广,深受群众喜爱。有些故事改编成戏曲,如《牛皋扯旨》、《柜中缘》、《挑滑车》等,在舞台上长演不衰。有通行大字本和石印本。新中国成立后古典文学、上海书局、上海古籍等出版社多次印行。

《说岳全传》shuoyuequanzhuan

清代长篇小说。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大约出现在康熙、雍正年间,由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钱彩编次,福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金丰增订。此二人生平均不详。
岳飞故事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南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明中叶后,权奸当道,国势日危,借以寄寓“思良将”思想的各种“岳传”小说应运而生,先后出现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于华玉的《按鉴通俗演义精忠传》等书。这就使清代的钱、金二人能在一个较好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他们描述“岳武穆之忠,秦桧之奸,兀术之横”,不仅为了安慰风波亭上的忠魂,还有借南宋之历史教训,宣扬民族意识,悼念明朝爱国志士,谴责汉奸外寇之意,因而在乾隆年间遭到禁毁。
全书共20卷80回。前61回主要写岳飞。后19回写岳家后代继续抗金,报仇雪恨的故事。
作者笔下的岳飞是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的形象,他军令森严而待人宽厚,经常以爱国思想教育、激励部下,以致岳家军作战目的明确,同仇敌忾,所向无敌,更了不起的是他能平等待人,团结一切抗敌力量,共保宋室。这种描写固然有一定历史依据,但更主要的却是作者顺应时势,通过形象描绘,把重视人民抗敌力量的卓识远见赋予了岳飞。这是前代“岳传”中不曾如此突出描写过的。另外,书中对一群参加抗金斗争的草莽英雄也有出色的描写,其中最突出的是牛皋。他的性格接近张飞、李逵,有着鲜明的爱憎,为人憨厚仗义,敢于直斥皇帝,宁肯重新落草,决不接受招安。他抗金不是为了效忠皇帝,而是为国为民排难。他的形象生动感人,极富个性特征。
小说的意义在于歌颂了以岳飞为首的一群民族英雄,鞭挞当道的权奸及昏庸的皇帝。然而作品中也过多地宣扬了封建的愚忠、愚孝等道德观念,同时,又把岳飞与权奸、强寇的矛盾解释为前世冤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内容。
《说岳全传》的作者抱着“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必尽由于实”的创作态度,广泛汲取了前代“岳传”的精华,使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和传奇色彩,同时,也明显地保留了民间话本的许多痕迹。它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不少故事情节被改为戏曲在民间流传,如《牛皋扯旨》、《柜中缘》、《挑滑车》等都在舞台上获得长久的生命。

说岳全传

清代长篇小说。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大约出现在康熙、雍正年间,由浙江仁和 (今浙江杭州)人钱彩编次,福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金丰增订,此二人生平均不详。全书共二十卷八十回。前六十一回主要写岳飞。后十九回写岳家后代继续抗金,报仇雪恨的故事。作者笔下的岳飞是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的形象,他军令森严而待人宽厚,经常以爱国思想教育、激励部下,以致岳家军作战目的明确,同仇敌忾,所向无敌,更了不起的是他能平等待人,团结一切抗敌力量,共保宋室。这种描写固然有一定历史依据,但更主要的却是作者顺应时势,通过形象描绘,把重视人民抗敌力量的卓识远见赋予岳飞。这是前代“岳传”中不曾如此突出描写过的。另外,书中对一群参加抗金斗争的草莽英雄也有出色的描写。然而作品中也过多地宣扬了封建的愚忠、愚孝等道德观念。同时,又把岳飞与权奸、强寇的矛盾解释为前世冤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内容。

《说岳全传》Shuoyue quanzhuan

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八十回。清代钱彩编写,金丰增订。全书以岳飞为中心人物,以忠奸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故事情节。岳飞自幼习文练武,青年时投身抗金队伍,“以身许国,志必恢复中原”。他广结各方英雄志士,组建起强大的部队;在抗金斗争中屡建奇功。后来他遭秦桧等权奸陷害,仍大义凛然,最后在风波亭从容赴死。小说以充满敬慕之情的笔调,塑造了这样一位大智大勇、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形象,歌颂了坚持爱国、反对投降的崇高精神。但小说把岳飞与强寇权奸的斗争归结为天界大鹏鸟、赤须龙、虬龙等之间的前缘相报,把人物的命运和抗金事业的成败归结为“天数”,从而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小说对岳飞的愚忠思想和镇压农民起义的行为也持肯定态度,这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岳飞之外,小说还着力刻画和歌颂了与岳飞一同进行抗金斗争的众多爱国将领,其中牛皋是着墨最多的一个形象。他勇敢而豪爽,与岳飞一道投身抗金事业,但不像岳飞那样无条件地效忠皇帝,而是根本不把“瘟皇帝”宋徽宗放在眼里。他那既粗憨莽撞又滑稽多智的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小说对一系列反面人物的刻画也很深入,尤其着力揭露和鞭挞了秦桧、张邦昌等一班奸臣的卖国求荣行径。对敌酋金兀朮,则主要表现他的骄横凶暴,嗜血成性。小说确实写出了“武穆之忠,秦桧之奸,兀术之横”。在艺术上,小说一方面以正史纪传为基本依据,一方面又广泛汲取各种“岳传”作品中的故事精华,并且进行大胆的虚构创造。这样,真人真事与虚构想象两个方面的结合,加上艺术描写上的如实刻画与神化夸张两种笔法的结合,使全书既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达到了历史性与传奇性的统一。

《说岳全传》

清代长篇小说。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钱彩编撰。共20卷80回。小说通过对抗金英雄岳飞一生奋战事迹的描绘和对南宋封建统治阶级腐朽媚敌罪行的谴责,表达了反对民族压迫、为英雄伸冤雪恨的理想。《说岳全传》前61回主要写岳飞抗金最后被迫害致死的故事。62回后,写岳飞之子岳雷、岳霆等继续率军抵抗金兵的入侵,并取得最终胜利。岳飞是书中着力塑造的一个民族英雄。他在国难当头之际,置个人得失荣辱于度外,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驰骋疆场,尽忠报国。他待人宽厚,军令森严,武艺高强,韬略精通,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小说还描写了一批聚集在岳飞身边的英雄好汉,如呼延灼、阮良、关铃、杨再兴等,同时对无情无义、苟且偷安的昏君以及张邦昌、秦桧之类的权奸也作了无情的揭露。小说在艺术上既尊重史实,又能摆脱史传的束缚,大胆进行虚构,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小说的人物形象比较成功,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但是,小说中赋予岳飞形象以过多封建伦理色彩,把他作为忠孝仁义的化身来塑造,却是一个败笔。而且,这部小说还把宋与金、岳飞与秦桧的斗争归结为冤冤相报,给严肃的民族矛盾忠奸斗争问题蒙上了一层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削弱了作品的积极意义。

说岳全传

讲史小说。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清钱彩作,金丰增订。八十回。以岳飞及其将士的抗金故事为中心,并揭露张邦昌、秦桧与金贵族勾结的罪行。艺术上保留着民间话本的明显痕迹。有中华书局、古典文学、上海古籍等出版社1955年至1979年间多种版本。

说岳全传

清代小说。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题“仁和钱彩锦文氏编次,永福金丰大有氏增订”。钱、金二人生平均不详。《说岳全传》写了以岳飞为首的人民的抗战。写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置个人得失荣辱于度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驰骋沙场,精忠报国。岳飞为人宽厚,军令森严,武艺高强,是一位杰出的统帅。他的部队大多来至绿林好汉,依靠这批力量三次大败金兀术。而当时皇帝则是重用奸臣,苟且偷安,无情无义,奉行投降主义,破坏抗战。但小说又把岳飞同奸臣的矛盾写成是前世冤孽,掩盖了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

说岳全传

二十卷八十回。清钱彩编次,金丰增订。钱彩字锦文,浙江仁和 (今杭州)人。金丰字大有,福建永福人。二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据有关资料推测,钱、金二人约生活在清雍正、乾隆年间。《说岳全传》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主要叙述宋代岳飞及其将士抗金的故事。早在南宋末年,岳飞故事就成为说话人的题材,元、明均有杂剧演其故事。明代还出现了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以岳飞故事为题材的小说。《说岳全传》即在此基础上创作的。金丰在序中云:“从来创说者,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必尽由于实。苟事事皆虚,则过于诞妄,而无以服考古之心;事事忠实,则失于平庸,而无以动一时之听。”这是钱彩创作这部历史小说的原则。在此原则之下,《说岳全传》对历史典籍和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原有故事情节,作了重新组织安排。突出岳飞的中心地位,把韩世忠、刘光世等将领的活动安排为岳飞活动的从属或陪衬,凡与岳飞无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人物情节,则一概舍弃不取。即使承袭《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部分,也在文字上重新加工,更为细致生动,实际是一次再创作。该书以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历史动荡为背景,描写金兵入侵之时宋朝以岳飞为代表的一批主战将领保卫国家、抵御强敌的英勇战斗,同时对比揭露了以秦桧为代表的民族败类破坏抗金大业、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丑行,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绪,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中心人物岳飞的形象塑造十分成功,他不忘国耻,立志“精忠报国”,一生为抗金事业艰苦奋斗,拼杀疆场,还要防范朝廷投降派的阻挠暗算,既大智大勇又忍辱负重,最后屈死于风波亭,悲壮慷慨,千百年来为人景仰。牛皋、宗泽、杨再兴、高宠、梁红玉、王佐等形象也十分鲜明,各有感人之处。但因过于强化岳飞的忠义,赞扬他的愚忠,则显示了作者受封建正统观念的局限。至于将北宋灭亡、南宋偏安、秦桧害死岳飞等历史大事归于天数报应,诉诸荒诞迷信,则不足取。总的来说,该书是写岳飞英雄故事的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影响很大,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有清康熙间金氏余庆堂刻本,清大文堂刻本,清同治庚午 (1870)木刻本。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庚午本铅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5年重新排印。1979年、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排印出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