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说文通训定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28 说文通训定声

见24170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

文字学著作。十八卷。附《说雅》、《韵准》、《柬韵》、《补遗》各一卷。清朱骏声撰。朱骏声(1788—1858),字丰,号允倩。江苏吴县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举人。道光时官黟县训导、国子监博士、扬州府学教授。另著有《诗集传改错》、《春秋左传识小录》、《仪礼经注一隅》、《逸周书集训校释增校》、《夏小正补传》、《小尔雅约注》、《经史答问》、《淮南书校正》、《小学识余》、《六十四卦经解》等。
朱骏声是钱大昕的门生,学问渊博,通经学,精历算,又擅长词章,一生著述约百余种。但是他的毕生精力,主要用在他所著的《说文通训定声》上。成书时,已四十六岁。他在《自叙》上说:“竭半生之目力,精渐销亡;殚十年之心稽,业才草创。”直到他六十二岁,即道光二十九年(1849)《说文通训定声》方镂版于黟县学舍,刊版之后,朱氏手自校勘考订,增删改易,共补订八百余条,光绪八年由其子孔彰稽核刊行为《说文通训定声补遗》二卷。
《说文通训定声》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说文”,即说解文字的形体,指“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以《说文解字》的内容为基础,除许慎《说文》的九千多字外,又增附了七千多字,加以补充和举例。《说文》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据朱骏声统计,其中谐声字八千零五十七,朱骏声从中分析形声声符一千一百三十七。许慎《说文》讲的是本义,《说文通训定声》讲的是本训,即本义。另有别义,即《说文》中的“一曰”,就是另一个本义。《说文通训定声》中,有些“别义”是《说文》中未提到的。
第二,“通训”,即通释训诂,讲的是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朱骏声曾说:“不知假借者,不可与读古书。不明古音者,不足以识假借。”“通训”是《说文通训定声》最精采的部分。朱骏声讲的转注、假借,与许慎讲的不同。许慎说:“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朱骏声说:“转注者,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假借者,本无其意,依声托字,朋来是也,凡一意之贯注,因其可通而通之为转注;一声之近似,非其所有而有之为假借。”依照朱骏声的定义,转注就是引申,假借则是同音通假,包括叠字(朱氏称之为“重言形况字”)、连绵字(朱氏称为“连语”)与专有名词(朱氏称为“托名幖识字”)在内。并把“声训”也算作假借之类。朱骏声认为,《说文解字》和《尔雅》没有讲转注、假借,他就着重研究这部分文字现象,“专辑此书,以苴《说文》转注、假‘借之隐略,以稽群经子史用字之通融”(朱骏声上《说文通训定声》奏折)。
第三,“定声”,即以谐声定文字所属部类。朱骏声根据《说文》所收的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及自己又增加的七千多字,从中分析出形声声符一千一百三十七(朱氏称为声母),归入古韵十八部,作为讲解文字的出发点。这样,就变更了《说文》的部首排列体系,全书以谐声为纲,谐声相同的文字系联在一起,按古韵十八部编排,力求打破文字形体隔阂而以声音训诂相通之理阐明《说文》。十八部以《易经》卦名为标目:丰、升、临、谦、颐、孚、小、需、豫、随、解、履、泰、乾、屯、坤、鼎、壮。每部一卷。
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实际上是包括字形、字意、字音三方面,是从形、音、义三方面来综合研究词义的。每个字头分楷书和小篆标出,再用小字标明韵部。先就字形构造考明本义,继以古书中通用之义,分列为“转注”、“假借”、“别义”等项,兼载“声训”、“古韵”、“转音”。
《说文通训定声》的最大贡献在于,突破了许氏专讲本义的旧框框,全面地解释词义。朱骏声曾自述名此书为《说文通训定声》的缘故:“题曰‘说文’,表所宗也;曰‘通训’,发明转注、假借之例也;曰‘定声’,证广韵、今韵之非古而导其源也。”虽说是“宗《说文》”,而实际上做了许慎没有做到的事,补许书所未备。谢增曾说,对《说文》而言,《说文通训定声》“似因实创”(《说文通训定声·跋》)。由于朱骏声大量引用群经子史的实例以证己说,所以有人说朱书“征引之博,皆足为吾人左右获取之资”。作为一部阐述词义引申、文字通假的训诂学著作、工具书,此书优越性已为世所公认,为人们学习和研究古汉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黟县学舍刊本、同治九年(1870)朱氏临啸阁补刊本、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及1936年世界书局影印本。1983年武汉古籍书店据临啸阁本影印,后附多种索引。1984年中华书局用临啸阁本加以断句影印出版,书末附《说雅》、《古今韵准》、《行述》及朱氏之子朱孔彰《说文通训定声补遗》,并附笔划索引以便检索。

说文通训定声

(清)朱骏声著。18卷,又柬韵1卷。取《说文》9500多字,又增附7000多字,从中分析形声声符1137个,再依古韵归并为18部。变更《说文》体例,按古韵及形声声符排列字头。先就字形构造考释本义,次以古书中通用之义,分列为“转注”、“假借”、“别义”等项,兼载“声训”、“古韵”。读者览一字,于古音古义,通假正别,本末瞭如。是研究《说文》和古汉语文字、词义和音韵的重要著作、武汉古籍书店1983年据咸丰年间临啸阁版影印1册,除《定声》外,还有《柬韵》、《说雅》、《古今韵准》、行状、补遗,并附笔划检字。

说文通训定声

文字训诂书。清朱骏声著。十八卷,此书以字的声符为纲,从《说文》9千余字并新附7千余字中,分析出1137个声符,声符相同者相系联,分别归入自定古韵18部,以声系编排。每字先举《说文》原文、考明本义,后分列“转注”(引申义)、“假借”(通假)、别义、声训、古韵等。此书破《说文》体例,又以引申释“转注”,内容丰富,体例完善,为研究《说文》的重要参考书。

说文通训定声

十八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骏声字丰芑,号允倩,晚年自号石隐山人,江苏吴县人。少承父教,十三岁受许氏《说文》。十五岁为诸生,从钱大昕游。钱一见奇之曰:“衣钵之传,将在子矣。”就读紫阳书院三年,以通材称于时。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乡试,七上春官不第,郁郁不得志。后荐主江阴暨阳书院讲席,并历主吴江、萧山等地书院。道光间以举人选授安徽黟县训导。咸丰元年(1851)献所著《说文通训定声》等书,恩加国子监博士衔,升扬州府教授。博学无书不读,娴习经史,擅长诗赋词章,精天文数学,对小学尤为淹通。一生著述繁富,以此书成就最大,另有《诗集传改错》、《春秋左传识小录》、《仪礼经注一隅》、《逸周书集训校释增校》、《夏小正补传》、《小尔雅约注》、《说雅》、《古今韵准》、《说文引书分录》、《易消息升降图》、《学易杂记》、《大戴礼记校正》、《六书假借经征》、《经韵楼说文注商》、《古说字形谬误》、《六十四卦经解》、《离骚补注》、《秦汉郡国考》、《小学识余》等。此书是一部按古韵部改编《说文解字》的书。朱氏在《凡例》中说:“六书,形声之字十居其九,是编就许书五百四十部舍形取声,贯穿联缀,离之为一千一百三十七母,比之为十八部,以著文字声音之原,以正六朝四声之失。这里所说的“母”,指的是形声字的声符。书名《说文通训定声》,表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一、“说文”,以许书为基础加以补充并举例,旨在说明字的本训(即本义)。本训决定于字的形体结构,所以这部分要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体”。象形、指事谓之“文”,会意、形声谓之“字”。这里单称“说文”,也就包括“解字”在内。在此有时还讲“别义”,即关于本义的另外说法,《说文》称之为“一曰”。二、“通训”,这是朱书的核心部分,最为精采,旨在阐述转注、假借“二用”。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朱氏则说:“转注者,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假借者,本无其意,依声托字,朋来是也。”二人的说法显然不同。依照朱氏的定义,转注就是引申,假借则是同音通假,包括叠字(朱氏称为“重言形况字”)、连绵字(朱氏称为“连语”)与专有名词(朱氏称为“托名标帜字”)。有时还讲到“声训”,朱氏把“声训”也算为假借之类。朱氏以为《说文》和《尔雅》都没讲到转注、假借,他便“专辑此书,以苴《说文》转注、假借之隐略,以稽群经子史用字之通融。”(见《上说文通训定声》的奏折)三、“定声”,就是把文字按古韵归纳为十八部、丰升临谦颐孚小需豫随解履泰乾屯坤鼎壮。这些名称都采自《易经》的卦名。其韵部体系,大体上遵循段玉裁和王念孙之说。这三部分实际上是分别讲字形、字义、字音的。“说文”部分主要是说明字形与字义,字音的关系,而以字形为主;“通训”部分专讲字义(确切地说是词义)的引申和假借,使读者能观其会通;“定声”部分则以上古韵文的用韵来证明古音。凡同韵相押叫做“古韵”,邻韵相押叫做“转音”。全书共收一万七千二百四十字,比《说文》增加近八千字。《说文》中,字有不见于正篆而见于说解中的;有具有偏旁而没有正篆的;有只见于“小徐本”的;有别的书引《说文》的。本书都增补在内。其有见于《方言》、《广雅》和子史传记中的也别列于每部之后,以备考索。这是切于实用的。是书的最大贡献是运用声义相通的道理全面地解释词义。王力说:“朱氏突破了许氏专讲本义的旧框子,进入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如果说桂馥是述而不作,段玉裁是寓作于述,那末,朱骏声则是‘似因而实创’。(见谢增《说文通训定声跋》)表面上,他是遵循《说文》的道路;实际上,他是要做许慎所没有做的、而又应该做的事情。”“他把经史子集的故训都搜罗了,其丰富可比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但是《经籍纂诂》只是一堆材料,而《说文通训定声》则对故训加以系统化;哪些是本义,哪些是别义,哪些是转注,哪些是假借,哪是声训,都区别清楚,这才是科学研究,而不是材料堆积。”(见《中国语言学史》126页、128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是书的缺点是所列通假较滥,对于《说文》的修订,有些地方不妥当。是书始创于道光十三年(1833),历时十数年,到道光二十八年才完成,二十九年在黟县学署雕版成书。而后同治九年(1870)有补刊本,光绪八年(1882)有临啸阁刊本.今有中华书局影印本。

说文通训定声

(清)朱骏声撰。中华书局1984年8月出版影印本。系据上海国学整理社1936年9月版影印。18卷,又柬韵一卷。在《说文》9353字的基础上,又增附7000余字,并从中分析形声声符1037个,按18部、107韵编排。每字先就字形结构考释其本义,次以古书中通用之义列出其“转注”、“假借”、“别义”等项,再说明“声训”、“古韵”,以便读者掌握。本书另有武汉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