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说诗晬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说诗晬语诗论。清沈德潜(1673—1769)撰。二卷。德潜有《沈归愚全集》已著录。此编成书于雍正九年(1731),上卷百二十七条,下卷九十九条,总二百二十六条。沈氏“有触即书”,“遇物杂陈,略无诠次”,故所论无系统,条名无题。大体上自先秦、下迄明代,对诗歌之源流、功能、作用、内容与形式、创作技法及历代名人佳制、风格,均有概括论述。作者论诗力主“格调说”,即视诗歌之形式音律为创作关键。“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析立见。”又主张诗歌要反映真实情感,不拘泥于古法。评论历代诗人诗作,最见功力,所下断语,几成定论,极受后人尊崇。此编虽不脱“温柔敦厚”之极则,亦难免形式主义倾向,而沈氏为诗坛鉴赏名家,诗论流传颇广,故此论远较叶燮《原诗》更有影响。有《沈归愚诗文全集》本,《诗触丛书》本,《玉鸡苗馆丛书》本,《啸园丛书》本,《谈艺珠丛》本及《国朝名人著述丛编》本,皆作二卷。《青照堂丛书》本及《三家诗话选》本,作一卷。有的版本附有他人评语。近人丁福保辑入《清诗话》,有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说诗晬语诗话。二卷。清沈德潜撰。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吴县)人。乾隆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与乾隆皇帝诗交甚厚,谥文悫。此书是雍正九年(1731)春,沈氏在小白阳山僧舍读书时,随手记下的笔记。所谓“晬语”,作者自解道:“拟之试儿晬盘,遇物杂陈,略无诠次也,然俱落语言文字迹矣。”《说诗晬语》分上、下二卷,论诗上自先秦,下迄明代,对于诗的功用、风格派别的流变以及诗人诗作,俱有述评。其论诗偏重格调说,主张温柔敦厚,提倡儒家的诗歌观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