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读杜心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读杜心解诗文注。清浦起龙(1679—?)撰。六卷。起龙字二田,无锡(今属江苏)人。雍正进士,尝为苏州府教授。有《酿蜜集》。此编成书于雍正二年(1724),因作者重在潜心领悟杜甫诗文之宗旨,以解为主,以注为副,故以“心解”名。全书于六卷之下又分二十六子目,总录杜甫诗一千四百五十八首,赋文散附于有关各诗之后。其编次“寓编年于分体之中”,即将诗篇分体之后,再各自编年。《四库总目提要》以为“自有别集以来,无此编次法也”。支离繁琐,往往徒增纷扰。是书注释力求简要,对前人旧注剔抉择选,结合心得出之,阐释篇章大意,剖析诗篇,多有新见。就诗意划分段落,亦颇得体。唯分析方法辄用“接、顶、提、转”之类老套,呆板生硬,且有支离曲解之弊,注中疏谬、引书舛误亦时有之。此编不失为一部颇有发明创见之注本,与钱、朱、卢、仇等立异之处甚多。有雍正二年浦氏宁我斋刻本,一九六一年中华书局标点本,一九七四年台湾大通书局据中华书局本影印《杜诗丛刊》本,一九七七年中华书局重印本。 读杜心解六卷。清浦起龙 (1679—?)撰。浦起龙生平详见《史通通释》辞目。本书为杜甫诗的一种比较简要的注本。全书按诗体编次,共分六体,每体一卷,每卷之下又分小卷,共录诗一千四百五十八首。在注释上作者参考了清初以前各家杜诗注本,加以抉择,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提出一些独立的见解。它着重于主题和章节大意的讲解,在考订历史背景,写作年代上有一定长处。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局限,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和忠君思想,因此不免常有穿凿附会之处,甚而愈解愈晦。前人评其书:“编辑颇有考据,而繁冗亦多附会。”(蒋士铨语)《四库全书总目》在著录此书时评论说:“其间考证年月,印证时事,颇能正诸家之疏舛,而句下之注,漏略特甚。篇末之解,缴绕亦多。”且常夸用八股承转老套来分析段落大意,未免牵强。此集现存版本有雍正三年(1725)浦氏宁我斋刻本,道光时苏州文渊堂刻本和重庆善成堂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据原刻排印,王志庚点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