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宣城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谢宣城集诗文集。南朝齐谢脁(464—499)撰。五卷。脁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著名诗人,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历竟陵王萧子良、随王萧子隆功曹、文学等职,深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后迁明帝中书郎,建武二年(495)出任宣城太守,累尚书吏部郎,为徐孝嗣构陷,狱死。少好学,以文辞清丽称著,是“永明体”新诗的主要作家。现存诗二百余首,优秀之作,多为山水诗,风格清新流丽,深受谢灵运、陶渊明影响。著名诗篇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等,写景抒情,逼真新颖,完全脱离了魏晋玄言诗的影响,且诗中佳句迭出,脍炙人口,如“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皆熔裁清俊,自然流出。《诗品》评曰:“一章之中, 自有玉石。”和谢灵运一样,存在“有句无篇”的缺点,“善自发端,而篇末多踬”。而其新体诗,凡二十八首,以《隋王鼓吹曲》有名,力求平仄协调,音韵铿锵,词藻华美,对仗工整。其乐府小诗,如:《王孙游》、《玉阶怨》语精味雋,对唐律诗绝句的形成,颇具影响。李白多有称引之语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甫赞曰:“谢脁每诗堪讽诵”(《寄岑嘉州之二》)。其文有《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牋》与《齐敬皇后哀策文》等,皆为骈文,为《文选》载录。原有集,已散佚。明张溥辑刊有《汉魏诸名家集》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近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 谢宣城集别集。五卷。南朝齐谢朓撰。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灵运堂侄,人称“小谢”。曾任宣城太守,又称“谢宣城”。出身贵族,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是“竟陵八友”之一。十九岁为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九年(491)为荆州刺史,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谢宣城集五卷。齐谢朓 (464—499)撰。谢朓,字玄晕,陈郡阳夏 (今河南太康) 人。世称“小谢”,以别于谢灵运。是南朝齐著名诗人,“竟陵八友”之一。明帝时为中书部,出任宣城太守。以 《北楼吟咏》为世盛传,诗家皆称之为谢宣城。后迁南海太守、尚书礼部郎。被陷下狱而死。事迹载于《齐书》本传。陈振孙《书录解题》称谢朓集十卷;楼炤知宣州,只以上五卷赋与诗刊之。下五卷皆当时应用之文,衰世之事。前有楼炤序,犹南宋佳本。其诗平仄协调,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杜甫称“谢朓每诗堪讽咏”。钟嵘《诗品》评其诗:“一章之中,自有玉石。”此书有四库本,即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楼炤刻本。今有影印明依宋抄本,又有明薛应旂、汪士贤刻本及张溥所刻一卷本等;别有明正德间刘绍刻本,名《谢朓集》;而以清嘉庆间吴骞辑拜经楼丛书本《谢宣城诗集》五卷,校勘为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