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山舰事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56 中山舰事件1926年蒋介石利用中山舰制造的反共政治事件。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等为排挤共产党人,于1926年3月18日指使其亲信以黄埔军校驻广东办事处名义传令给海军局代理局长、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芝龙,调该舰至黄埔候用。在该舰抵黄埔后,又造谣说共产党要以中山舰炮击黄埔军校、赶走蒋。蒋以此借口于20日晨宣布戒严,逮捕、监视共产党人,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办事处。事件发生后,毛泽东、陈延年主张反击,但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却采取了妥协政策,使共产党人退出第一军,许多共产党员的重要职务也被撤销,从而削弱了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领导权。 中山舰事件Zhongshanjian shijian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为打击共产党, 进一步篡夺军权而制造的阴谋事件, 亦称三二○事件。1926年3月 18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向海军局传达蒋介石命令,要海军局迅速派兵舰到黄埔候用。但19日中山舰开抵黄埔后,蒋介石却声称并无调遣该舰之命令。经请示蒋介石,中山舰又开回广州。蒋介石借中山舰的往返开动,诬陷共产党阴谋暴动,要将他绑架到苏联,推翻国民政府, 改建工农政府。20日, 擅自宣布广州戒严, 调动军队断绝内外交通, 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当时是共产党员),占领中山舰和海军局,包围苏联顾问团住宅和省港罢工委员会, 扣留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做党代表与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接着又强迫第一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50多名共产党员退出该军。蒋介石还利用这一事件排斥了汪精卫,逼汪离粤出国。由于中共陈独秀等对蒋介石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 使其阴谋得以实现。 中 山 舰 中山舰事件Zhongshanjian shijian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阴谋制造的一起打击共产党、扩充自己势力,图谋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政治事件,又称“三二○事件”。1924年国共合作后,蒋介石担任了黄埔军官学校校长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职务。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为进一步篡夺军权,排挤共产党人,指使其亲信,以黄埔军校驻省城广州办事处的名义,传达命令给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当时是共产党员),要李调中山舰到黄埔候用。中山舰抵达黄埔后,随即造谣说中山舰擅入黄埔,共产党阴谋暴动。20日,蒋介石突然宣布戒严,以阴谋叛乱罪逮捕了李之龙,占领了中山舰和海军局,并派兵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武装,扣捕了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中做党代表和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接着又强迫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50多名共产党员退出该军。由于中国共产党内陈独秀等主张妥协退让,共产党人被迫退出第一军,党代表制度被取消,第一军军权被蒋介石夺取,三名激烈反蒋的苏联顾问被解聘回国。蒋介石还利用这一阴谋事件打击、孤立、分化了国民党左派,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被迫离穗出国。4月16日,他取代汪精卫,当上了军事委员会主席。至此,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夺取军权的阴谋已经实现。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阴谋打击共产党的第一次尝试,是一次不流血的政变。从此,蒋介石的立场就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实际上成了国民党右派。 中山舰事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制造的阴谋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谎称共产党人指挥的中山舰要炮轰黄埔,共产党要暴动,借此宣布戒严,派兵逮捕和监视共产党人,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办事处。由于陈独秀、张国焘等和共产国际代表主张妥协退让,共产党员被迫撤出第一军。这是蒋阴谋打击共产党,夺取国民革命军军权的一次尝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