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财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财政caizheng国家为执行其职能,而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活动。亦称“国家财政”。其实质是国家在占有和支配一定份额的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分配关系。财政是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历史范畴。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社会产品除维持社会成员生存外基本没有剩余。所以,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和国家,因而,也没有财政。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剩余产品不断增多,出现了分配上的差别和私有财产,从而也出现了经济上互相对立的阶级以及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国家为执行其职能,就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这样从全社会看,物质产品的分配就分成两部分:❶在物质生产领域内依靠生产资料占有权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进行分配; 财政财政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其实质是国家在分配社会产品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分配关系。所以财政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特殊的分配,故又称之为“国家财政”。不同社会制度下其性质不同。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它是剥削阶级维持其统治和无偿占有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一种手段,反映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对抗性的分配关系。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是巩固人民政权、发展经济、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工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着国家与劳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参见“资本主义财政”、“社会主义财政”。 财政财政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与各方面发生的分配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是为保持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的。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各级人民政府致力于经济恢复、争取财政状况迅速好转、保证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集中体现在财政收入的增长方面。1950年,新疆财政收入仅2218万元;到1960年则达到6.36亿元,年均递增45%。后来,由于受“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曾出现过较大幅度的下降。1975年降至10147万元,为最低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财政收入也稳步增长,并于1986年突破10亿元;三年以后,又超过了20亿元;2000年,达到了95.5亿元,为1950年的431倍。自治区财政在保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对新疆财政的补助在维持自治区财政收支平衡方面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据统计,从1950年补助5216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215.03亿元,增长了411倍;53年累计为新疆提供财政补助1207.64亿元。 财政财政财政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采取价值形式进行的物质分配与再分配。源于西方。中国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设立财政处管理财政。1998年中国中央财政总收入5483亿元,完成预算的103.3%;总支出6443亿元,完成预算的111.7%。地方财政总收入8291亿元,完成预算的103.8%;地方财政总支出8249亿元。地方财政收支相抵,结余42亿元。2005年中国中央财政总收入16535.94亿元,总支出8775.73亿元,中央财政收支相抵,结余7760.2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15092.04亿元,总支出24932.39亿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