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财政政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政府为实现一定经济目标而对财政收入与支出进行管理的办法。财政政策主要由联邦政府负责制定,但各省政府也起一定作用。20世纪30年代以前,加拿大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政府只需每年平衡预算即可。经济大萧条使人们无法对此继续保持乐观,政府开始重视财政政策。50年代,政府成功地保持了低失业率和价格稳定。60年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使用,但通过财政政策控制经济并非易事。7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升高,通货膨胀严重,财政赤字增加,国际收支难以平衡。到80年代,情况更趋恶化,人们对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控制作用产生怀疑。近年来的事实表明,财政政策或将其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并不能使加拿大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们对政策管理经济的能力失去信心。虽然政府能控制总需求,但仍需进一步努力,以期达到控制产量、收入、失业率和物价的目的。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各种财政调节手段,对一定的经济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的一种经济政策。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总量调节政策、结构调节政策和利益调节政策三个方面。财政的总量调节政策就是国家为了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而规定的调整财政收支总量关系的基本方针和措施。它又包括财政收入总量政策和财政支出总量政策两个方面。财政收入总量政策是通过对财政收入总量进行调节而影响社会总供求关系的基本措施。对财政收入总量的调节,集中体现在税种的增减、税率的升降上。它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企业用于消费支出的收入和企业投资成本间接实现的。同样,它对社会总供给的影响也是比较间接和复杂的。财政支出总量政策是通过对财政支出总量进行调节而影响社会总供求关系的基本措施。一般来说,财政支出总量的增加会很快地转变为社会购买力,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财政支出形成的社会需求能带动社会总供给,而且财政支出中的投资部分会直接形成供给,成为社会总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政支出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都会带来影响。财政的结构调节政策是指国家为调节社会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而规定的调整财政收支结构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它又包括财政收支结构调节政策和财政支出结构调节政策两个方面。其调节对象主要有两个: 一是消费与投资的比例; 二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比例。财政的利益调节政策是指国家为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关系而规定的调节财政收支变动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它主要通过财政收支的变动来调节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和各个经济单位的非劳动性收入。在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上,财政的利益调节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支付来实现的。而对非劳动性收入的调节,则主要是通过调整资源税、国有固定资产占有费和土地占用税来实现的。
从不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30年代大危机之前,财政政策的目标较单一,主要就是要求经济增长,之后开始向多元化目标转化。就目前世界各国的情况看,财政政策目标已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四大类: 经济稳定、经济发展、收入的公平分配、国家预算的基本收支平衡。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财政政策目标也是呈现出单一的要求经济增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财政政策的目标应该是: 经济的适度增长、物价的相对稳定、收入的合理分配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目前,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公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国有预算等五个方面。从世界各国的财政政策工具使用的不同方式来看,主要有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所谓扩张性财政政策就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最典型的方式就是通过财政赤字来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它主要通过两个措施来实现: 一是减税。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其扩张效应也不同。例如,结转税减少,其扩张效益就主要表现在供给方面;而个人所得税的减少,其扩张效应则主要表现在需求方面。二是扩大预算支出的规模。政府财政赤字越大,社会总需求也越大,因此我们经常把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同于赤字财政政策。
而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或抑制社会总需求。其典型方式就是通过财政盈余来压缩政府支出的规模。紧缩性财政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如果在增税的同时又增加了政府开支,那么用增税而增加的收入就会被增加的开支所抵销,这就很难有效地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如果能在增税的同时减少政府开支,则就可能出现财政盈余,因此我们又常称之为盈余性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所以它实质上是一种平衡的财政政策。它主要通过严格规定财政收支的预算规模,并使之在数量上保持基本一致来实现的。因此,只有在现实社会总供需矛盾不突出或需求略超过供给的时候使用平衡的财政政策,其效果才较明显。该政策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政府所控制的国民收入恰好与相应的社会物资价值量对等,社会财力得到适度运用,社会总需求控制在社会总供给允许的限度时,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同步增长。
一般地,我们是根据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同对比状态,来选择使用财政政策。当总需求明显不足,经济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潜在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时,一般应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然,赤字的规模不应过大; 当总需求明显超过总供给,并已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则应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把过旺的需求压下来; 而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时,则选择中性的财政政策。由于经济运行经常处于非均衡状态,因此使用中性财政政策是较少的,较多的是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而这两种财政政策的选用又大都是交替使用,很难同时兼用。同时,政府为了更好地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在运用财政政策时,需要合理搭配使用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等。
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还较低,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常常表现为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里,我们原则上都应坚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当然,在实行紧缩性财政的政策的同时,也要注意采取一些“松” 的调节措施,有重点地发展一些产业部门,如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和长线产品的生产等部门。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方针、制度、措施和手段来规范各种分配关系,为实现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目标而服务的基本准则。财政政策是国家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客观上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的制约。在阶级社会中,当一个社会处于上升时期,统治阶级往往能从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寻求 “长治久安” 之道,采取某些比较适应社会生产方式的财政经济政策,如简政轻税、藏富于民、预算平衡等,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横征暴敛,诛求无已,必然使民生凋敝,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政权的崩溃。国家的财政政策,既包括为经济总目标服务的总政策,还包括根据不同需要作出的各类分政策,因而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类别。如以收支活动及其对应关系划分,可划为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财政平衡政策。分类标准主要有时间、调节对象、制定权限和施行范围等。财政政策目标是指财政政策所达到的目的或结果,往往是多元的。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政策目标是资源的优化配置、收入的再分配和经济的稳定增长。三个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如果某一目标不能实现,必然会影响其他目标的实现。同时又相互矛盾,一种财政政策不可能使各个目标共同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有限的财政手段,它有两大类: 一类是自动稳定器,如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支付支出等,可自动发挥作用,缓减经济震荡的波动,从而实现稳定经济的目标。另一类是它动稳定器,如通过财政预算规模的变化、税收的增减、公债的发行与收回、财政支出的变化、折旧的规定等,它们需要人们根据不同情况相应采取,以达到预定的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既定目标的实现,还应与货币政策相配,根据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及宏观调控的要求,采取 “松”、“紧” 搭配的配合方式,即 “膨胀性政策”(松) 与 “收缩性政策” (紧) 搭配组织的“双紧” 政策、“双松” 政策、“松紧” 搭配政策。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政策,是为巩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财政政策。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有些财政政策已达到既定目标,是行之有效的。如合理安排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应合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政策等。有些财政政策则会随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依法确定的关于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决策,是为了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的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经济增长而采取的财政行动方针和措施。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并借此来指导财政活动,处理各种财政关系。财政政策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它指导着并贯穿于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财政政策

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如1998年中国政府为应付亚洲金融危机和解决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采取了组合政策目标:向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用于补充国有独资银行资本金;调整支出结构,增加180亿元支出,专门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保障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及抗洪救灾等;增加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比重;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等政策。2002年中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带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