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贺兰山之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贺兰山之战辽夏之间重要战役。辽兴宗时,因西夏招诱辽境内党项部落,双方关系恶化。公元1044年,辽兴宗亲率十万大军西征,以皇太弟重元将骑兵七千出南路,韩国王萧惠领兵六万出北路,渡河攻夏。初战辽军胜,元昊一面谢罪请降,一面退军怠敌,并放火烧荒,待辽军马饥士疲后,纵兵急攻,会风沙大作,辽军自乱,夏兵乘之,大败契丹兵。俘驸马都尉萧胡覩及近臣数十人。元昊乘胜请和。公元1049年,辽兴宗乘元昊新死,再次举兵伐夏,欲报旧怨,分三路进军。南路军萧惠轻敌不设备,遭夏兵突袭,死伤万计,狼狈逃回。惟北路军耶律敌鲁古深入至贺兰山,歼灭夏兵三千,俘获谅祚母没𠼪氏及官僚家属。 次年, 二国复通使修好。 贺兰山之战❶隋军击败突厥达头可汗之役。开皇十九年(599年)二月,突厥都兰可汗作攻具欲攻大同城(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文帝令汉王杨谅为元帅,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道,右仆射杨素出灵州道,上柱国燕荣出幽州道以击都兰。四月,杨素出灵州道向贺兰山方面进击,与达头军遭遇。诸将因突厥骑兵奔突,皆欲以戎车步骑相参,设鹿角,布方阵,骑兵主力置于阵内。素曰:“此乃自固之道,未足以取胜也。”于是令诸军为骑阵。达头见之,大喜曰:“天赐我也。”下马仰天而拜,遂率骑兵十余万直前而进。当突厥布阵未定时,隋将周罗睺建议曰:“贼阵未整,请击之”。遂率精骑冲进,素以大军继之,突厥大败。达头被重创而逃,死伤不可胜计。此役之后,隋恢复魏长城以南之地。 贺兰山之战西夏军在贺兰山(今宁夏西北与内蒙古交界处)以北打败辽军进攻的一次反击战。元昊称帝建夏后,势力不断发展,从附辽渐至抗辽,引起辽兴宗的忧虑和不满。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兴宗亲率10万骑兵,渡黄河至金肃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兵分3路向西夏进攻。夏主元昊将主力隐蔽集结于贺兰山北,避敌锋芒,以逸待劳,仅以一小部兵力在河套地区与辽军周旋,为主力创造战机。辽军长驱400里,未遇夏军抵抗,遂于得胜寺附近设营待机。其北路军与夏军在贺兰山北接触后,夏军一面凭险固守,一面伪装求和,拖延时间以耗辽军粮草,并退避三舍以示弱。十月,辽军进至河曲一带后,因长途远征,粮秣难继,加之夏军又将战场牧草焚烧一空,辽军被迫连夜求战。大战开始后,辽先锋及左翼军被元昊千余骑突破,又逢风沙迷目,阵脚遂乱。夏军乘势反攻,大败辽军,并攻破辽中路军,生擒其附马都尉等近臣数十人,辽兴宗收拾残部退保云州(今山西大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