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zibenzhuyi jiqi da gongye
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以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借以建立的物质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成熟形式或典型形式。从18世纪后30年起,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通过产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逐渐过渡到机器大工业。
由于机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机器被普遍采用以后,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另一方面,机器生产改变了社会劳动的组织和劳动协作的性质。机器的协作代替了劳动者之间的协作,使劳动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使用机器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负担,而是为了节省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获得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只有当机器的价值小于它所代替的劳动力价值的时候,资本家才肯使用机器,否则他宁肯多雇工人,进行手工生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机器的使用给工人阶级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❶由于机器简单化了劳动操作过程,使得妇女和儿童也加入到了雇佣劳动者的队伍中,扩大了资本的剥削范围。
❷机器的使用本来可以缩短劳动时间,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它成为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手段。
❸机器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资本家一方面提高机器的运转速度,另一方面扩大同一工人看管机器的数量,迫使工人在同一时间内支出更多的劳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07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生产上的应用,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的应用不断增多,某些国家出现了“无人车间”。这些高度自动化的企业,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资本家所得的剩余价值也大大增加,而它给工人带来的则是失业。
以广泛使用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工业。在工场手工业的基础上产生,是产业革命的产物。资本主义凭借机器生产的优越性,最后彻底战胜了封建经济和小商品经济,取得了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