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赋役黄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赋役黄册明代编户计丁以为课税服役的册簿,因其册以黄纸为封面故称。《明史·食货志》: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110户为1里,推丁粮多者10户为长,余100户为10甲,甲凡10人,岁役里长1人,甲首1人,董1里1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10年1周,曰排年。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里编为册,册首总为一图。鳏寡孤独不任役者,附10甲后为畸零。僧道给度牒,有田者编册如民科,无田者亦为畸零。每10年有司更定其册,以丁粮增减而升降之。册凡4: 一上户部,其三则布政司、府,县各存一焉。上户部者,册面黄纸,故谓之 ‘黄册’。年终进呈,送后湖东西2库庋藏之。岁命户科给事中1人,御史2人,户部主事4人厘校讹舛。其后黄册只具文,有司征税编徭则自为一册,曰白册云。凡户3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人户以籍为断,禁数姓合户附籍。漏户、脱户,许自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