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赤眉起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10 赤眉起义公元18年,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樊崇率领100多人在莒县起义,响应王匡、王凤起义军,聚众数万人。他们用赤色染眉,称赤眉军。公元22年,王莽派廉丹、王匡率军镇压,在成昌被赤眉军打得大败。公元25年,立刘盆子为皇帝,年号建世,建立了农民政权。旋攻入长安,刘玄投降,次年因粮荒退出。公元27年,赤眉军在新安、宜阳一带遭刘秀大军的围攻,樊崇投降,起义失败。 赤眉起义新莽末年农民大起义。天凤五年(18年),青徐(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一带灾荒,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在莒县(今山东莒县)发动起义,以泰山为根据地,逢安、谢禄等起兵响应,至数万人。起义军纪律严明,约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因以赤色染眉,故称“赤眉军”。地皇三年(22年),王莽派廉丹和王匡率军镇压,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被赤眉军所大败。更始二年(24年),分两路进攻更始政权。次年,会师弘农(今河南灵宝南),队伍至30万人,立西汉宗室后裔牧童刘盆子为“皇帝”,年号“建世”。不久进入关中,得刘玄部将王匡、张印合作,攻下长安,刘玄投降。因关中地主豪强隐蔽粮食,起义军绝粮,故而退出长安。次年,在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宜阳(今属河南)一带,遭到刘秀大军的围击,被迫投降,赤眉军至此被消灭。农民起义胜利成果被刘秀取得。 赤眉起义新莽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天凤五年(公元18年),青、徐一带发生大灾荒,琅邪(今诸城)人樊崇在莒县聚众起义。逢安、谢禄等起兵响应,众达数万人。为与官军区别,以红色染眉,故称“赤眉军”。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派廉丹和王匡带兵镇压,在成昌(今东平西)为赤眉军大败。王莽政权被推翻后,樊崇等曾表示愿意与绿林军合作,因刘玄叛变,赤眉军于更始二年(公元24年)进攻刘玄政权。次年,立刘盆子为帝,年号建世。不久攻克长安,刘玄投降。建世二年(公元26年),赤眉军粮绝撤出长安。次年,在新安、宜阳(今属河南)一带遭刘秀所部围攻,樊崇等投降,起义失败。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