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匡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70 赵匡胤见20167 “中国武术大师”条。 103 赵匡胤927—976即宋太祖。宋王朝的创建者和开国皇帝。涿州(今河北涿县)人。960—976年在位。初为后周将领。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963年开始以武力统一全国,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唐诸国,对契丹则采取守势。太祖鉴于五代藩镇割据的祸乱,竭力加强中央集权,消弱地方军,加强禁卫旅,罢功臣典禁兵之权;集权于中央,中央又集权于皇帝;将政权、兵权、财权和司法权均集中于皇帝。设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的军政和财权; 实行“更戌法”,防止军队为将领私有,地方州郡长官规定由文臣担任,另设“通判”牵制,并将地方的财权、兵权和司法权收归朝廷。同时,严明军纪,严惩贪官,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开垦荒地,广拓田亩,整顿税治。他的政治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发展社会经济以及加强中央集权起了作用,但也形成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 赵匡胤927—976宋王朝建立者、军事家。即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投郭威帐下为部属,后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帝。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积功至殿前都指挥使,拜定国军节度使。六年,升殿前都点检。恭帝即位,改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七年(960年)初,发动陈桥兵变,代周建宋。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翌年,以“杯酒释兵权”方式,解除石守信等重要禁军将领以及藩镇的兵权。继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进行统一战争,以先近后远、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南汉、南唐诸国。同时,以枢密使掌兵,以分宰相军权;拣选厢军精壮充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以防武夫拥兵自立;选用将领驻防北方要地,以加强对契丹的防御。其“所用之将,专而不疑”,故能建功立业,实现统一战略。 赵匡胤即“宋太祖”。 赵匡胤见“宋太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