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赵昌730—814唐天水(今属甘肃)人。字洪祚,父祖皆有名于时。初为昭义节度使幕府。贞元七年(791年),授虔州刺史。时安南都护为夷獠所逐,他为安南都护,在镇数年,夷人折服。十年,因疾还朝,以检校兵部郎中裴泰代之。及泰为南人首领所逐,德宗召其问状。时年七十二,而精健如少年。因复任其为安南都护,南人相贺。元和初,加检校工部尚书,充岭南节度使。三年(808年),迁镇荆南。后历官工部尚书,兼大理卿、华州刺史。卒年八十五。 赵昌(720—814 年)唐秦州天水人。名门出身。入仕初在昭义节度使李承昭帐下为幕僚。贞元七年(791 年)起任虔州刺史。转授安南(今越南)都护,善意安抚当地少数民族,相处融洽,使各族安居乐业,多有德政。贞元十年(792 年),回朝任国子祭酒。后因继任都护的裴泰不得民心被逐,公推赵昌复出再任安南都护,岭南各族奔走相告,热烈欢迎,时赵昌已是 72 岁高龄。唐宪宗即位后,转任户部尚书、岭南节度使。元和三年(808 年),改任荆南节度使,征召为太子宾客,加封工部尚书兼大理寺卿,元和六年(811 年)辞职。元和九年(814 年)卒,时年 85 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赵昌两镇安南,推诚置腹,赢得了岭南各族人民的爱戴,成为民族交往史上一位友好使者。赵昌还是一位养生专家,70 多岁时尚精健如少年,80 多岁时还手脚灵便自如,唐宪宗赞叹不已,特地命内臣采访他的养生经验。 赵昌字鸣盛,号朴庵。明景泰五年(1454)进士,历户部主事、郎中。因山西司库金被窃而下狱,旋谪长沙同知。成化初年(1465)复为户部郎。时值苏松旱灾,奏减秋粮三十余万,减民负担,民困以苏。累迁山东左布政使。著有《朴庵文集》8卷。 赵昌730~814字洪祚,秦州天水(今天水市)人。出身名门。初在幕府,擢虔州刺史。转安南(今越南)都护,善抚少数民族,多有德政。唐贞元十年 (794年), 回朝任国子祭酒。因安南都护裴泰被逐,复出任安南,虽72岁高龄,犹健如少年。宪宗即位,转户部尚书,拜岭南、荆南节度使,加封工部尚书兼大理卿。元和六年 (811年) 任华州刺史,时年80余岁,行走轻捷。在郡3年, 入朝为太子少保。卒后, 追赠扬州大督都, 谥曰 “成”。 赵昌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广汉(今属四川省)人。擅画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虫。1008~1016年间,声誉益隆。作有《写生蛱蝶图》卷(27.7cm×91cm)。《宣和画谱》著录作品154件。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