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赶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赶年土家人过年比汉族提前一天,称为过“赶年”。据说明代嘉靖年间,鄂西土司奉调沿海抗倭。在年底的一次战斗中,土家勇士为防敌人乘过年偷袭,便提前一天过年,以后渐成习俗。土家人过年时,堂屋用青布遮盖,祭祀的饭上放着腊肉、磁粑,上插松枝、梅花,并放一小竹篓子,内装筷子。据说青布表示军营,筷子表示箭,意味着过年也要防止敌人偷袭。有的人家过年后,全家老小背上衣服、被子等物,满山坡奔跑、躲藏。 334 赶年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指阴历十二月二十九日 (小进则在二十八日)。谓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故有是称。据传说,明朝嘉靖年间,土司田九峰奉命赴浙江征倭寇,为偷袭敌人,田九峰下令部队提前一天过年,在腊月三十日那天乘敌不备,出其不意,将倭寇打得大败。后世为纪念田九峰,相沿成俗,提前一天过年,遂演为节日。 赶年土家族传统节日。又称调年会。时间在每年农历除夕的前一天,因比汉族过春节早一天,故称。关于赶年的来历,有几种说法: 一说明朝时,土家军提前过年征讨倭寇,立下战功,后人以此作为纪念; 一说倭寇扬言过年那天将来进犯,人们提前一天过年以便迎战; 一说土家先辈贫困,年三十还得给富人家做工,便提前过年,与家人团聚; 一说旧时每到年关,官军便来驱赶百姓,土家人提前吃年饭以便逃生。节日那天,堂屋挂青布,用竹篮装上许多筷子,青布象征军营,筷子象征箭杆,以示不忘当年战争的情景。有的地方,吃年饭前由家长拿吹火筒在屋前屋后呜呜吹奏一阵,象征当年出征的号角。现在,该习俗仅在少数土家族人中流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