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转口贸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转口贸易zhuankou maoyi

又称“中转贸易”或“再输出贸易”。指一国(地区)进口商品后,未经加工又输往国外的贸易。转口贸易主要发生在地理位置优越、运输便利、贸易限制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如伦敦、鹿特丹、新加坡、香港等,转口贸易都很发达。从事转口贸易,可从中赚取转口利润。

转口贸易

又称“再输出贸易”。进口商品未经加工又运往国外的贸易。从事这种贸易的国家与地区大多交通运输便利、贸易限制较少。

转口贸易transit trade

生产国和消费国通过第三国或地区转手进行的贸易。是转口国或地区的一种再出口贸易。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港口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其他政治经济条件而成为一个大区域的进口商品流通和集散中心,除了本国消费外也输往邻近国家,形成转口贸易。当生产国和消费国不能或不宜进行直接贸易时,也需要利用第三国的转口贸易进行间接贸易。即使货物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如两国之间没有发生直接贸易关系,而是分别与第三国的转口商结算,仍属转口贸易范围。

转口贸易

又称“再输出贸易”或“中转贸易”。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只要双方之间并未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的贸易关系,就仍属转口贸易范围。转口贸易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有些国家 (或地区) 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贸易限制较少,交通运输便利等优越条件,从而成为货物的销售中心。这些国家输入大量的商品,除供本国消费外,还将大量的商品未经加工重新输出到各国,成为转口贸易的重要市场。世界上较大的转口贸易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伦敦、鹿特丹、新加坡、香港等地。

转口贸易

又称中转贸易。指商品生产国(或地区)与商品消费国(或地区)之间通过第三国(或地区)进行的贸易。澳门的转口贸易历史久远,16世纪80年代至17世纪30~40年代一度成为远东最大转口贸易中心,是联系亚洲—欧洲—美洲航线、沟通东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继港,同时也是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其时葡萄牙人使用600~1600吨的远洋大帆船,贩货行驶于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墨西哥三条航线。从中国输出生丝、丝织品、黄金、各种矿产、瓷器、药材、手工艺品等(以生丝为大宗),并向中国输入白银、香料和象牙等货物(以白银为大宗)。在明万历十三年到崇祯三年(1585~1630)间,从长崎运入澳门的白银达1.41亿两,年均逾300万两。这些运到中国的白银,绝大部分是从澳门输往海外各地的商品付回的货款,或用以到广州等地购买中国商品。到近现代,澳门转口贸易港的地位已经被香港所取代。1980年澳门转口贸易总额仅有4.1亿澳门元,只占当年出口总额的15.1%,而其他年份一般只占5%左右。澳门转口贸易主要是直接转口,1995年1~11月直接转口总额为14.7亿澳门元 (参看直接转口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21: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