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轻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轻声qingsheng

普通话中有的音节在一定环境中不读原来的声调,变成了又轻又短的音调,这就是轻声。如:“妈”本来读阴平ma,但在“妈妈”中,第二个音节就读成了轻声ma,轻声一般不标符号。五度标记法记录轻声时,在竖线左边加点表示。如“妈妈”可记为:[mA55mA·h2]。
轻声的音高受前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一般说来,上声音节后的轻声较高,阴平、阳平、去声音节后的轻声较低,即:
阴平+轻声→12(半低),如:哥哥、梳子。
阳平+轻声→13(中调),如:石头、绳子。
上声+轻声→14(半高),如:姐姐、饺子。
去声+轻声→11(低),如:弟弟、镜子。
轻声音节中,有时声母、韵母也会发生变化。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变成相应的浊音,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向央元音靠近,如“桌子”中的“子”就读成了[],声母、韵母都发生了变化。有时韵母还可能脱落,如“豆腐”读成了[],[u]脱落。
有的轻声音节具有区分词义和词类的作用。如:“瞎子”[],“子”读轻声,指眼瞎的人;“虾子”[],“子”读上声,指虾的卵。“地道”[],“道”读轻声,是形容词。“地道”[],“道”读去声,是名词,指地下通道。

轻声qingsheng

音变现象之一。指有的音节在词中或句中连读时失去原有声调,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如北京话的“刀子”的“子”。轻声可以说是一种变调,跟一般声调不同。一般声调的性质主要由音高决定,轻声的性质则跟音强有重要关系。音长在听辨北京话轻重音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轻声音节里,音高远无音长重要。音长对轻声的作用也小。轻声还会影响音质的变化。如“刀子”的“子”[ts]变为[dzə]了。北京话的轻声字一般都有它原来的声调,即便是极少数在词里永远念轻声的字,如“们”等,单念时仍有自己的声调。“们”字单念时为阳平。轻声音节的音高同前一音节的声调有关。大致是:在阴平后读半低调(2度),如“高的”[kau55tə2];在阳平后读中调(3度),如“长的”[ta35tə3];在上声后读半高调(4度),如“小的” [xiau214tə4];在去声后读低调(1度),如“大的”[ta51te1]。北京话的轻声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某些轻声可以辨别词义和区分词性。如“东西”[tu55♭i55] (方向),“东西”[tu55xi0] (物品)。经常要读作轻声的词语是: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呢、吧、吗等),名词后缀(子、儿、头),动词重叠的第二个音节(如“看看”、“想想”、“写写”等),叠音词的第二个音节(如“爸爸”、“姐姐”、“娃娃”等)。另外,一些口语色彩比较浓的常用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也读轻声,如“东西、明白、窗户、凉快、告诉什么”等。

轻声Qingsheng

汉语词或句中的某个字音失去原有声调,读得轻而短的调子。轻声是语流中的一种音变现象,轻声主要决定于音强,不决定于音高。如“同学们”的“们”、“说着话呢”的“着”和“呢”。轻声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大意”(dayi)和“大意”(dayi)不同:前者是“疏忽”之意,是形容词,后者是“内容概要”之意,是名词。

轻声

汉语有些词里的音节或句子里的词,失去原来声调的调值,念得又轻又短的调子。如汉语普通话里的“先生”的“生”、“衣服”的“服”及助词“的”、“吗”、“了”、“啊”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