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帝王乘车称辂。《旧唐书·舆服志》: “唐制,天子车舆有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是为5辂。……玉路,青质,以玉饰诸末。重舆,左青龙,右白虎,金凤翅,画簴文鸟兽,黄屋左纛。金凤1在轼前,12銮在衡,2軨在轼,龙辀前设鄣尘,青盖黄里,绣饰,博山镜子,树羽,轮皆朱班重牙。左建旂12旒,皆画升龙,其长曳地。右载闟戟,长4尺,广3尺,黻文。旂首金龙头衔结绶及铃绥。驾苍龙,金鑁方钇,插翟尾5焦,镂锡,鞶缨12就。祭祀、纳后则供之。金辂,赤质,以金饰诸末,余与玉辂同,驾赤駵,乡射、祀还、饮至则供之。象辂,黄质,以象饰诸末,余与玉辂同,驾黄駵,行道则供之。革辂,白质,鞔之以革,余与玉辂同,驾白骆,巡狩、临兵事则供之。木辂,黑质,漆之,余与玉辂同,驾黑駵,畋猎则供之。5辂之盖,旌旗之质及鞶缨,皆从辂色,盖之里皆用黄。其镂锡,5辂同。”

古代帝王专用的大车。辂,本仅指古代车前面的横木,因以部件概称全体。在先秦,“辂”通“路”。《广雅·释器》: “辂,车也。” 《玉篇·车部》:“辂,大车。” 《集韻·铎韻》:“辂,王车。” 《释名·释车》也说: “天子所乘曰辂。辂,车也。谓之辂,言行路也。” 自西周始,帝王备五种辂车: 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分别饰件不同而得名。其豪华程度,以玉辂为最,木辂尤次。帝王在不同的情况、场合使用相应的辂车。据《渊鉴类函》卷386《车部·辂二》,隋朝之前,辂的形制,为在辕上和两轮轴之上建车箱,“天子与参乘同在箱内”,隋何稠认为 “君臣同所,过为相偪”,便加大车的底盘,“别构栏楯,侍臣立于其中。于内复起须弥平座,天子独居其上。”

清代皇帝所用卤簿仪仗之一种。皇太子仪仗亦设。辂(音路,lu),原指车辕上备人牵挽之横木,后指车。清循古制,皇帝所用设五辂,依玉、金、木 (另说水)、象(牙)、革版之不同定名。木制,高11尺,圆盖方轸,安有顶、盖、幨、版、帘、栏、轮、轸、辕,中设宝座。各辂盖、幨用色不同。玉、金辂以象载之行,木、象、革辂以马载之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