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过犹不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过犹不及Guoyoubuji孔子倡导的中庸之道的一个命题。语出《论语·先进》:“子贡问曰:‘师(子张的名子)与商(子夏的名子)也敦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追问曰: ‘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宋朱熹注:“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苟难,故常过中。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独隘,故常不及。愈,犹胜也。”意思是,人们的行为和品德都要恰到好处,过分与程度不够都是错误的。孔子以中庸、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境界。主张过者抑退,不及者进取,以合乎中道。他在《礼记·中庸》中也对“过犹不及”作了阐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过犹不及指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对的,办事须恰到好处。语出《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极’。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成语“过犹不及”和哲学上的“度”有密切的关系。“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如果超过了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所谓办事须恰到好处,就是把握事物的度。如果办事不注意度,随意突破事物的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事情做过了头”;或者力量下得不够,都不会引出好的结果。 过犹不及做事过了头就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恰当。《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