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近现代逻辑思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06 近现代逻辑思想从16世纪末叶开始,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宣传耶稣会教义,扩大精神统治范围,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文化。中国的上层知识分子追随传教士,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科学文化。1631年,李之藻(1565—1630)和传教士傅汛际合译的《名理探》出版了,这是西方逻辑学的最早期的中译本。由于该书内容繁琐,又充满神学说教,所以在学术界影响不大。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在明亡之后坚持抗清保节,隐居山中研究诸子之学,也使中国古代名辩学得到复兴。傅山悉心注解《公孙龙子》和《墨子·大取篇》两部古代重要的逻辑著作,提出了许多独创见解。王夫之(1619—1692)也总结和发展了先秦名辩思想,探讨了辩证思维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晚清时期,杨文会(1837—1911)居士广求各种佛典,从日本得到国内早已失传的玄奘、窥基等人译注的因明著作,并重新刊印发行,为当时学者学习和研究因明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大大推动了因明的复苏。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