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连铸机与连续铸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连铸机与连续铸造将高温熔融的液态金属连续不断地通过水冷结晶器凝固成固态金属的装备与工艺总称。连续铸造的概念是转炉的发明者英国人贝塞麦(H.Bessemer)于1846年提出的,并于1857年获得了专利。但直到1933年,才由德国的容汉斯(Junghans)首次成功实现铜合金的连续浇铸。1937年又成功浇铸铝合金。从此,连续铸造在有色金属领域进入了工业化阶段。1949年,经过几项改进,容汉斯取得了钢水连续浇铸试验的成功,并于1950年建成一台工业试验型连续铸钢机(简称连铸机)。20世纪60年代,连铸机开始大规模地进入钢铁工业。到1981年,世界上共有51个国家装备有415台连铸机,年产钢1.35亿t,为当年钢总产量的20%。1987年,世界连铸坯产量达到3.75亿t,占钢总产量的51.7%,超过传统的铸锭法而成为主要的铸造工艺。当年年底,全世界使用和在建的连铸机总数为1396台。到1998年,全世界连铸坯产量6.45亿t,所占比例达到83.3%。除中国、印度、俄罗斯、东欧部分国家连铸比在50%~70%外,其他主要产钢国的连铸比都在90%以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