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追诉时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追诉时效对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有效期限。根据我国刑法,犯罪除经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审判者外,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所犯之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20年后必须追诉的,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追诉时效也称“刑法时效”。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凡对一定犯罪行为,超过法定期限未予追诉 (包括侦查、起诉、审判),其追诉权即行消灭,不能再追究刑事责任; 已经追究的,应撤销案件(侦查阶段),或不予起诉 (起诉阶段),或宣告无罪(审判阶段)。现代世界各国的刑事立法,都有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多数国家还规定了行刑时效,即对于一定犯罪,在处刑判决确定的,如超过法定期限不曾执行,则其行刑权即行消灭,不得再予行刑。中国刑法只采用追诉时效的规定,未采用行刑时效的规定。追诉时效为: (1)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的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 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 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时效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在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在追诉期限内又犯新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追诉时效刑事诉讼中,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有效期限。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不再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根据所处的诉讼阶段,由办案机关撤销案件,或者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宣告终止刑事诉讼。追诉时效期限的长短,不同的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不完全相同。在我国,追诉时效的期限和方法由我国刑法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对犯罪追诉时效期限,分为四种情形: 其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五年;其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十年; 其三,法定最高刑期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十五年; 其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期限为二十年。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追诉时效期限的计算,我国法定为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时效以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属于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之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