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道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15 道器

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道”指无形的法则或规律;“器”指有形的事物或名物制度。最早提出的是老子: “朴 (道) 散则为器。” (《老子·二十八章》) 《易·系辞上》: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北宋开始对道器关系展开争论。北宋程颐认为“道”是根本,形而上之“道”决定形而下之“器”。南宋朱熹虽然认为“道器一也”,但更强调“道”主“器”从,认为道器关系即理气关系,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无其器则无其道”( 《周易外传》卷五)。

道器

道指无形的法则或规律,器为有形的事物或名物制度。始见于《老子·二十八章》:“朴(道)散则为器。”认为道在器先。《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宋以后,道器关系成为争论的问题之一。程朱一派主张道在器之上。“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朱文公文集》)。王夫之主张“天下唯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近代谭嗣同以道为“用”,以器为“体”;主张器变道亦变。

道器

中国哲学关于规律与具体事物之关系的一对范畴。道指无形象的法则、抽象的道理;器指有形象的事物或名物制度。老子肯定道在器先,“朴(道)散则为器。” (《老子·78章》)《易·系辞上》: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严格区分无形与有形、本体与现象。宋代程颢、程颐、朱熹认为道不离器,但认为道超越于器之上,阴阳之气受形而上的道支配。“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道为物之本,器为物之具。明清之际王夫之主张唯器论,“天下唯器而已矣; 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无其器则无其道” (《周易外传》卷五)。王夫之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器物、制度不断发生变化,其间的规律、道理亦随着发展发生变化。器变引起道变。器在道先。清戴震把未成形质的阴阳看作是形而上的道,已成形质的阴阳看作是形而下的器。近代郑观应主张道本器末,在保持封建伦理纲常之道不变的前提下,容许引进西方科技之器。谭嗣同主张变法,以器为体,道为用,器变道亦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