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道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47 道安

他认为空无、寂静、不变和不可认识的“本无”是宇宙的最后本原,主张通过禅定,清除杂念和欲望,使“心”和“本无”相合为一,以进入成佛的最高境界。主张划一沙门姓氏,皆以释为氏,为后世僧徒遵循。


080 道安312—385

东晋僧人。般若学派本无宗的主要代表。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人。18岁出家,后赵时入邺(今河北临漳),师事佛图澄。常代澄讲法答疑。后应东晋名士习凿齿之请,到襄阳传法15年。前秦苻坚时被胁迫入长安,住五重寺,受学僧众数千。主持译经。参与助译《阿含经》及说一切有部论书等。一生对般若学研究最力,在戒、定、慧三方面造诣颇深。主张出家人废俗姓而以释为姓,后世僧人悉遵循之。制定僧尼轨范,为僧团讲经说法、食住及平日宗教仪式作出规定。著有《光赞折中解》、《放光般若析疑准》、《性空论》等。著名弟子有慧远、僧睿等。


043 道安314—385

佛经翻译组织者与评论家。俗姓卫。常山扶柳 (今河北衡水)人。12岁出家受戒后,从佛图澄受业,被提拔为大弟子。其后在北方专事传播佛图澄的哲学部分,弟子数百。兴宁三年(365),南下襄阳讲习 《般若》15载。晚年主要参加译经工作,兼讲述般若诸经,并建议苻坚迎鸠摩罗什来华。协助赵政主持前秦的佛教译场。在佛经翻译方面,他是第1个总结出译梵为汉的规律的人,那就是“五失本,三不易”的理论。

道安312或314—385

东晋僧人。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人。12岁(一作18岁)出家,后师事佛图澄。先后在襄阳、长安从事佛学研究和佛经翻译组织工作,对般若学研究最力。在襄阳15年,每年讲《放光般若经》。著有《光赞折中解》、《光赞抄解》、《放光般若析疑准》、《性空义》等。注释佛经22卷。首次编纂汉译佛教经录《综理众经目录》。为僧团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制定“僧尼轨范”。并主张僧侣以“释”为姓,为后世僧徒所遵循。弟子中著名的有慧远、僧叡、昙翼、法遇、慧持、慧永、道立等。

道安314—385

东晋僧人。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之一“本无宗”的主要代表。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人。十二岁出家,后赵时入邺(今河北临漳),为佛图澄的弟子。后在山西、河北、河南一带研习禅学,弘宣佛法,徒众数百。后赵石氏被灭后,南下襄阳,传法十五年,每年讲《放光般若经》。东晋太元四年(379)前秦王符坚攻克襄阳,被带到长安(今西安市),常以政事咨询。住城内五重寺宣法,并主持译经。主张僧侣废除世俗姓氏而以“释”为姓,为后世僧徒所遵循。制订“僧尼轨范”,条为三例,对僧团讲经说法、食住及平日宗教仪式作出规定。把空无、寂静、不变和不可认识的“本无”作为宇宙的最后本原,主张通过禅定,清除杂念和欲望,使“心”和“本无”相合为一,以进入成佛的最高境界。著有《光赞折中解》、《放光般若析疑准》、《性空论》等书和经论序文近二十篇,注有《道行品经》《般若抄》《安般守意经》等,辑有《综理诗经目录》。弟子有慧远、僧叡等数千人。曾两次分散徒众,传法四方,对佛教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道安

(一)东晋前秦僧人。通称释道安。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之一“本无宗”的主要代表。俗姓卫,扶柳(今河北冀县)人。十二岁出家,后游学入邺(今河北临漳),师事佛图澄,博通三藏。后又率弟子至襄阳传法十五载,常讲《放光般若经》,注释《般若抄》、《道行密迹》、《安般守意经》等佛经,凡二十二卷。《高僧传》:“序致渊富,妙尽深旨,条贯既序,文理会通,经义克明,自安始也。”道安还首次编纂汉译佛经录《综理众经目录》。当时四方学士,竞往师之。晋武帝亦遣使通问,俸给一同王公。太元四年(公元379年),前秦苻丕攻破襄阳,迎道安至长安,苻坚待以师礼,常以政事谘询。苻坚出游东苑,也以道安同辇而行。当时仆射权翼谏曰:“臣闻天子法驾,侍中陪乘,道安毁形,宁可参侧?”苻坚勃然作色曰:“安公道德可尊,朕以天下不易,舆辇之荣,未称其德。”即令仆射扶道安登辇,可见其信敬。道安住长安五重寺,大弘法化,有僧徒千余人。又与法和协助僧伽提婆、昙摩难提、僧伽跋澄等译《阿含经》等。著有《光赞折中解》、《光赞抄解》、《放光般若折疑准》、《实相义》、《性空论》等。道安还亲为制定僧尼轨范、佛法宪章各种条例和宗教仪式,如有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道安还主张僧侣废除世俗姓氏而“以释命氏”,为后世僧徒所遵循。道安外涉群书,善为文章,故“长安中衣冠子弟为诗赋者,皆依附致誉。”苻坚亦令“学士内外有疑,皆师于安。故京兆为之语曰:学不师安,义不中难。”前秦苻坚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二月八日道安卒,寿七十二岁。(二)北周僧人。世称小道安。俗姓姚。胡城(今陕西城固县西)人。《续高僧传》卷三十载其:“识悟玄理,早附法门。性无常师,闻道而至。”后隐居关中太白山,崇尚《涅槃》,博通《智论》,旁及子史,善于文藻。北周初年,居大陟岵寺,“常以弘法为任,京师士子咸附清尘”,得周武帝敬重,后敕住大中兴寺,别加殊礼。周武帝欲禁佛教,道安撰《二教论》以上。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武帝禁佛,道安削迹潜声逃于林泽,后被搜得,敕令返俗服官,不就而卒。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