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德观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道德观念daode guannian人的全部道德认识或个人对社会道德的基本看法。是对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行为准则的反映。可分为社会道德观念和个体道德观念。前者属社会意识形态,后者属个体意识。个体的道德观念却有一形成发展过程:最初是对道德关系、道德行为的直观概括的反应,属于道德认知的感性阶段;随着道德经验的不断积累,通过抽象概括,形成了关于道德关系和行为的一般观念,如责任感、义务感、正义、集体荣誉等观念。儿童在从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可有多种途径:既可通过学校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来完成,也可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来完成。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儿童道德观念的形成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方面的影响,不仅受他直接接触的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而且会受电影、电视、广播、书刊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道德观念指人们的善恶、是非、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它是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产生的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形式。人类道德观念的产生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人们逐渐在风俗习惯的基础上产生了简单的朴素的道德观念。在阶级社会中,道德观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居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有着一整套系统的道德理论和观念,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劳动人民则以本阶级的道德观念与统治阶级道德观念相对抗。在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道德居于支配地位,但还存在着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道德思想残余,特别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思想,它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的教育,反对一切剥削阶级的腐朽的道德观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