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遗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遗嘱

遗嘱是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其设立不需要征得遗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同意,遗嘱人生前有权变更或撤销自己所立的遗嘱。法律要求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其所设立的遗嘱才有法律效力,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不具有遣嘱能力,因而不能设立遗嘱。遗嘱的内容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需要遗嘱人本人亲自作出,不能通过代理进行。遗嘱的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必须用书面形式作出,只有在遗嘱人生命垂危或者其他紧急情况下,才能以口头形式作出,并且要求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为了慎重,遗嘱也有采用公证形式的。另外,录音遗嘱也是一种遗嘱方式。遗嘱必须以遗嘱人死亡作为生效的前提条件,遗嘱继承人只有在遗嘱人死亡后,才能按遗嘱的规定承受死者遗产。立遗嘱不能违背继承法律的规定,否则,遗嘱将是无效或部分无效。遗嘱的内容必须合法、具体、明确、真实。我国继承法承认遗嘱,并且认可遗嘱人在国家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取消某个或某几个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这样,既尊重了遗嘱人的意愿,又有利于发扬尊老爱幼、互助友爱的新风尚。因此,遗嘱人应珍惜自己所享有的遗嘱权,要合法合理地运用。(谢志东)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的对称。由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遗嘱来指定继承人及其继承的遗产种类、数额的继承方式。遗嘱继承又称指定继承,立遗嘱的被继承人叫遗嘱人,接受遗嘱指定继承的人叫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制度是国家赋予公民对其死后就如何处理属于他自己所有的财产充分表达意愿的权利。这种规定既能体现国家对公民个人财产所有权的充分保护,又能使立遗嘱人针对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确定他认为最合理的遗产分配方案,为公民充分行使其个人所有权提供了一种法律上的有效保证。被继承人如果生前留有遗嘱,并且该遗嘱是合法有效的话,则其死后即适用遗嘱继承方式继承遗产;反之,被继承人如未留遗嘱,或其遗嘱无效时,即适用法定继承方式继承遗产。我国虽以法定继承为主,但对遗嘱继承是承认的,而且在适用时,遗嘱继承还处于较法定继承优先的地位。正因为遗嘱继承具有这样的优先效力,所以对作为遗嘱继承的前提要件的遗嘱的认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护合法有效的遗嘱,建立较为完备的遗嘱继承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继承法的根本目的。遗嘱继承是我国继承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遗嘱

❶死者生前预留给后人的对其身后各种事务的处理意见。
❷自然人生前对其遗产进行处分并于死后生效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须符合法津规定的有效要件。参见“遗嘱继承”、“遗赠”。

遗嘱

公民生前按法律规定的方式处分遗产和其他事务所作的书面或口头的处理。它是单方面的法律行为,不需征得继承人的同意,遗嘱人死亡即生效。遗嘱人可以通过遗嘱在其死后将遗产的全部或一部分留给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也可赠给他人和法人。我国继承法规定的遗嘱形式有五种,即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前四种是普通遗嘱,可由遗嘱人自行选用;口头遗嘱是一种特别遗嘱,只有在危急情况下才能采用。立遗嘱时,只有具有行为能力的人才可立遗嘱,所立遗嘱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意思的表示,否则无效。遗嘱人在立遗嘱后丧失行为能力,遗嘱有效。所立遗嘱之内容不得违背国家法律和公共利益,应当保证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以及胎儿的应得份额,否则无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