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18 邓拓1912—1966政论家、杂文作家、报刊活动家。原名邓子健、邓云特,曾用笔名左海、马南邨、卜无忌、向阳生等。福建闽侯人。1930年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历史学的研究。抗战初期进入晋察冀边区,除中共党务工作外,曾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1944年主持编辑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解放后,长期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 又任《前线》杂志主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并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和华北局党的领导工作。办报期间写有大量社论、政论文。1961年起为《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前线》杂志撰写杂文近200篇,谈古论今,独具一格,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深受读者欢迎,引起较大反响。他博学多才,善诗词,工书法,还是文物和艺术品的收藏家、鉴赏家。1966年5月17日在“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下,含冤去世。著有《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燕山夜话》(杂文集)、《三家村札记》(杂文集,与吴晗、廖沫沙合写)、《邓拓诗词选》以及影印遗墨集。 邓拓1912—1966Deng Tuo当代杂文作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省闽侯县人。1930年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以后长期担任报刊宣传部门的领导工作。1945年初,他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兼理论刊物《前线》主编等职,工作之余勤奋写作,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邨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邓拓见“新闻”中的“邓拓”。 邓拓1912—1966现代历史学家。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后又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二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同吴晗、廖沫沙合著《 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等。参见“新闻学”中的“邓拓”。 邓拓1912—1966中国新闻工作者、历史学家。原名子健,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福建闽侯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党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1950年起,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1957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曾主编过理论刊物《前线》。著有《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燕山夜话》等。与吴晗、廖沫沙合作《三家村札记》。 邓拓1912年2月26日生。1937年后,先后担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党报委员会书记、《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1949年后,曾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长、《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等职。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1966年5月17日去世。主要著作有《邓拓文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