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邛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邛笼

羌族民居建筑。邛笼是羌语音译,意为“碉楼”。早在2000年前的《后汉书·西南夷传》上就有关于邛笼的记载,可见历史悠久。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高的可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三四尺,用石片砌成。石墙的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稍向内倾斜。住房呈方形,多数为三层,用直径15厘米左右的圆木作横梁,梁上搭板分层,每层高丈余。屋顶是平台,平台周围有宽厚的矮围墙,上面可以堆晒玉米棒等粮食。门窗多朝南与东南,楼层的东、西、北墙及底层各面墙均不开窗,只利用梯井、天井、天窗来弥补侧窗之不足。依山而建,寨中碉楼庄房密集,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许多楼顶可搭板相通,往来方便。碉楼下层养牲口,中层住人,上层做库房。建筑技艺精湛,十分稳固,现存的明代古碉楼依然完好。

邛笼

羌语音译,意为“碉楼”。羌族的居住建筑。《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在阿坝藏族自治州理番县的羌族房屋记载羌族先民冉𩧪部落时云: “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造型基本一致,大多建于险要处,赖以防御侵扰。一般为四方形,也有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分三层,上层置放粮食等,中层住人,下层为畜圈,有门,用独木梯上下。下宽上窄,呈梯形,下墙厚一米左右,中分若干层,用乱石合黄胶泥砌成。外形雄伟,建造坚固,反映羌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现在的羌寨仍有保留。

邛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