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重己《吕氏春秋》篇名。阐述了先秦子华子学派“利我”、“适欲”和“养性”的思想。认为天地之间只有自己的生命属于自己,因而它比任何身外之物都重要。“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因此,对于损害自己生命的行为必须加以反对。对于“目逆其生”的纵欲行为,更须加以节制。“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节)欲。”适欲并非否定任何物质欲望要求,但以不违背养性要求为准。“昔先圣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后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 重己秦相吕不韦所撰《吕氏春秋》中有关养生医理的篇章。该篇的养生说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认为要顺应生命规律。指出:“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达乎性命之情也”。是说对生命特别谨慎讲究,结果适得其反,其因在于不通达生命的规律。又指出:“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寿长至常亦然。”是说凡死亡、灾害、残破、灭亡,非自生自来,是由于迷惑所致。长寿之理亦同。二是认为要节制欲望。指出:“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是说生命能够长久,皆因顺其规律。因此圣明的人想要长寿,必须节制欲望。又举例指出:“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蹷,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厚)热,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懑),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这是说屋大则阴气多,台高则阳气多;阴气多即逆寒痴足逆冷,阳气多即得痿痴。这都是由于阴阳不协调所致。因此,古之帝王不住大屋,不筑高台,饮食不求丰盛珍奇,衣着不求过厚过暖。衣着过于厚暖,即致血脉腠理闭塞,又使气不通达。饮食过于丰厚,会使胃脏过于饱满,又使胸中闷胀,亦使气不通达。如此,则难求健康长寿。这些认识表明:秦在医学基础理论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对许多生理、病理问题已有相当完满的解释,对血液循环、内脏相互关系,肌体与自然相互关系等已有一定认识。它也表明,阴阳学说已被运用于医药学领域,并已摆脱了神巫之说的影响,而走向顺应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