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89 金史史书。135卷,本纪19、志39、表4、列传73,元代脱脱奉敕撰。记载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迄金哀宗天兴三年 (1234) 120年金代史事。元世祖时,命王鹗修《金史》,鹗依金实录、元好问《壬辰杂编》、《中州集》和刘祁《归潜志》等书,修成《金史》。元顺帝至正三年三月,命脱脱等修金史,即依王鹗 《金史》为蓝本,兼采众书,至正四年十月书成。其书体例整齐,约而不疏,赡而不芜,优于同期所修《宋史》、《辽史》。清人施国祁著《金史详校》。 金史纪传体金史。二十四史之一。一百三十五卷。元脱脱(生平见《辽史》条)等奉敕纂修。元灭金后,自世祖中统二年(1261)即议修金史,徒因对辽、金、宋三朝“正统”所在争议颇多,拖延八十余年未成。至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方在右丞相脱脱主持下,确定三史分修,并于次年十一月完成此书。在元代修《金史》过程中,实际出力最大者为王鹗与欧阳玄。王鹗(1190—1273),字百一,金末进士,曾任应奉翰林文字、尚书省左右司郎中等职。金亡,为万户张柔招纳。元世祖即位,授翰林学士承旨。奏请置局纂修太祖实录,附修辽、金二史。以时所存《金实录》阙卫绍王(1209—1213年在位)一朝史事,乃广搜资料为之辑补,并拟定金史体例及纪传志书目录,加以纂修,为此书编写奠定了初步基础。欧阳玄(1274—1358),字原功,元仁宗延祐进士。累迁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文宗时预修《经世大典》。后为纂修辽、金、宋三史总裁官,自发凡举例,论、赞、表、奏起草,直至史稿删定,多出其手。 《金史》Jinshi是元脱脱为总裁官修撰的一部纪传体金代历史。《金史》共135卷: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3卷。记事起自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完颜阿骨打称帝,终于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金为蒙古所灭,共120年的历史。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开始编修《金史》,到次年11月成书,历时不足两年。金代统治者注重本朝史料的收集,作有大量实录,成为脱脱等修撰《金史》的重要依据。《金史》是现存记载金朝兴亡历史的最完备的一部史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它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女真族发展的历史,《金史》各志对女真族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记载尤其详细。《金史》叙事详实,文笔简洁,胜过同时修撰的辽、宋两部史书。与其他封建社会的史书一样,它宣扬的英雄史观和天命论是我们应该加以分析批判的。《金史》在体例和叙事上还存在许多缺略和错误之处。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是最便于阅读的版本。 金史纪传体正史。元脱脱、阿鲁图等修撰。全书一百三十五卷,有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末附《金国语解》一卷,对金朝音译名词注明汉义。本书主要依据金各朝实录、王鹗编修的《金史》以及元好问《野史》、《壬辰杂编》,刘祁《归潜志》等编成。全书首尾完整,胜过同时所修的宋、辽二史。清代施国祁作《金史详校》。 金史书名。元脱脱等撰。135卷。近100万字。书初成于元至正间,后有明监本、清殿本、百纳本等。1975年中华书局出点校本。纪传体史书。记中国北方女真族政权(1115—1234) 120年史事,为研究金史的基本史料。金起于东北,故涉关东史事者颇多。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元脱脱(生平事迹详见《宋史》条)主编。凡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载了上起收国元年(1115)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下至天兴三年(1234)蒙古灭金的金朝一百二十年历史。元朝世祖时期曾议修辽、金、宋三史,因体例无法确定而未果。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诏修三史,以脱脱为都总裁官,分撰《金史》的是沙剌班、王理、伯颜、费著、赵时敏、商企翁等6人。次年十一月,《金史》修成。元人修《金史》依据的资料有金代实录,包括完颜勖所撰《始祖以下十帝实录》三卷、以及 《太祖实录》、《太宗实录》、《熙宗实录》、《海陵实录》、《世宗实录》、《章宗实录》、《宣宗实录》等。金朝各帝唯卫绍王无实录,现存材料是王鹗在中统三年(1262)搜集的。金代“制度典章,彬彬为盛,征文考献,具有所资”。(《四库全书总目》)因而《金史》本纪的取材是相当丰富的。书中有关金末的事迹多依据刘祁的《归潜志》和元好问的《壬辰杂编》。刘、元二人所记都是亲身见闻,且文笔又好,所以《金史》中的这段记载十分生动。《金史》的修撰,经营很久,与《宋史》、《辽史》仓促成书的情况不同。后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如 《四库全书总目》称赞《金史》“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约而不疏,赡而不芜,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金史》叙事清楚,把主要的大事集中在一个人的纪、传中详述,对其他事和人,只是在其他纪、传中从侧面加以补充。在体例编排上,首作《世纪》一卷,追叙阿骨打以前十代的事迹,便于读者了解女真兴起的历史。本纪最后一卷,又作《世纪补》一卷,记叙金熙宗的父亲宗峻、金世宗的父亲宗尧、金章宗的父亲允恭,这三人原为大臣,因他们的儿子做了皇帝,不宜归入列传,所以特立《世纪补》以载之。此外还有《交聘表》,用表格形式记录金与宋、西夏、高丽等国的和战、使臣往来之事,使读者一目了然。《金史》的不足处,在于有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失载。如天会十年(1132),金朝扶持的伪齐迁都汴,天会十二年(1134),金、伪齐联合伐宋等均没有记载;金初建策阿骨打称帝的渤海人杨朴也只字未提。书中记事重叠,史实讹误,年序倒,人名地名混乱的现象也为数不少。清人施国祁撰有《金史详校》十卷,校勘、考订《金史》四千余条,很有参考价值。《金史》初刻于元至正年间,明代有南、北监本,清代有武英殿本以及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百衲本《金史》等。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点校本《金史》,以百衲本为底本,参照它本。并充分吸收了前人的校勘成果,是目前最好的本子。 金史纪传体金代史。元脱脱等于至正三年(1343)奉勅撰修。一百三十五卷。成书于翌年十一月。代原有实录,刘祁《归潜志》、元好问《中州集》、《壬辰杂编》也多记金事。元王鹗根据这些材料,修成《金史》。脱脱等即以此为底本撰修,故条例整齐,胜于同时所修宋、辽二史。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 为记载金朝兴亡的一部封建史书。比较系统地记载女真族的发展历史。《世纪》(卷一)、《世纪补》(卷十九)等收集了建国前祖先和诸帝父祖的事迹,这种作法多不见于其他正史。有百衲本(景元刊本)、南监本、北监本、殿本等。为研究金史的重要资料。 金文 《金史》以纪传体记载金朝历史的史书。1261年,忽必烈就曾议修辽、金、宋三史,但未能成书。到1343年正月,元顺帝下诏修三史以丞相脱脱主持编纂,至1345年10月成书。全书共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志4卷,列传73卷,记述了女真族从兴起到金朝建立以至灭亡的历史。后附《金国语解》1卷。清人施国祁有《金史详校》10卷,校勘、考订4000多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