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钓鱼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钓鱼台在北京海淀区阜成门外。古称金章宗钓鱼古台。金代文人王郁曾隐居于此筑台垂钓。元时称此泉水汇集之处为玉渊潭。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年) 和三十五年除将潭疏浚成湖外,还修建了行宫,有养源斋、澄漪亭、潇碧轩等建筑。园内玲珑的假山,曲折小径和潺潺流水组成了一幅天然的园林画卷。 钓鱼台 钓鱼台位于阜成门外三里河。蒋一葵《长安客话·钓鱼台》:“有泉从地涌出汇为池,其水至冬不竭。金时,郡人王郁隐此,作台池上,假钓为乐。至今人呼其地为钓鱼台。”又传金章宗完颜璟曾垂钓于此,故名。元时称玉渊潭,为游览胜地。清乾隆年间两度引水浚湖,修建行宫,并修建钓鱼台、养源斋、潇碧轩、澄漪亭、望海楼等建筑,乾隆帝手书“钓鱼台”门额。台为砖砌高台,西临池水,台面围以矮墙。养源斋为行宫正殿,五楹歇山顶,前有假山。其北之潇碧轩,为三楹敞厅,前有一池,为帝王垂钓处。1959年在此修建钓鱼台国宾馆,馆内辟三处人工湖,沿湖建15座造型各异的宾馆楼。古今建筑构成北京西郊的一处名胜。其间亭台错落,假山玲珑,曲径通幽,小桥流水,花香鸟语,景色十分优美。明人冯琦《钓鱼台》有“翳然林水处,便自远人寰。……高低春润林,深浅夕阳山”之咏。 钓鱼台中国北京的皇家园林。现为中国国宾馆的简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公园东侧。自金代始成为旧运粮河,后称花园村,清乾隆三十八年(1774)建行宫,称养源斋,1949年前为傅作义将军消夏别墅,1959年建成钓鱼台国宾馆,专门接待来华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及社会名流。国宾馆占地420000 m2,有15幢别墅楼和一座皇家庭院,共有客房300套,能容纳400人的大宴会厅,外有10000 m2的大草坪。 钓鱼台位于宝鸡磻溪河畔的伐鱼堡南,北距宝鸡县城15公里。台处两山之间,为磻溪水旁一巨大岩石,石上有双膝跽坐痕迹。石下激流直泻,浪花四溅,谓之“云雾潭”,相传姜太公曾在此处钓鱼。石西有太公庙,石南有毋忌洞,传说毋忌为磻溪樵夫,因与太公相识,遂荐太公于文王。其北又有一巨石高约3米,上刻“孕璜遗璞”四个大字,巨石顶高大平坦,底小而尖,立于沙石之上,人们称之为“大鹫石”。北行1.5公里,有文王庙一座,据传文王请太公,太公坐在车上,文王拉车至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