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钟鸣漏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钟鸣漏尽我国古代关于寿命观的一种常用成语。钟鸣指凌晨的钟声已经敲响;漏指古代计时用的一种漏壶。漏壶用铜制成,分播水壶、受水壶两部分。播水壶分2~4层,上有小孔,可以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内,受水壶中有立箭,箭上划分100刻,箭随蓄水而逐渐上升,露出刻数,用以表示时间(也有不用水而用沙的)。漏尽即指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完。用来比喻人到晚年,寿命已不长。源于《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并州刺史田豫,因年迈体衰,数次要求告老还乡,司马宣王(司马懿)劝他再就高位而加以挽留。田豫回书答道:“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唐代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太子疏》:“陛下何故日夜积忧,不知钟鸣漏尽。”也比喻人到了衰老之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