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钩虫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钩虫病gouchongbing

由钩虫寄生于人体中所引起的疾病。钩虫感染遍及全球,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的钩虫病系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混合感染。人体感染钩虫的方式,主要是丝蚴经皮肤进入人体。钩虫幼虫可引起皮肤损害和肺部病变。幼虫可在侵入局部引起红色点状丘疹、疱疹、奇痒。一般3~4天消退,继续发展可引起淋巴结炎。感染后1周可出现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以及阵发性哮喘、声音嘶哑、低热等症状。成虫吸食人血,可引起小肠粘膜创伤,一般感染1~2个月后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及便秘交替,消瘦和乏力等。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逐渐引起严重贫血。治疗上主要根据临床症状采取相应措施。对病原体的治疗主要应用嘧啶类、咪唑类及吡啶类、硝硫氰胺类药物。因我国的钩虫感染多为混合感染,所以,多需两种驱虫药物联合治疗。预防以普查、普治为主,每年进行1~2次,连续3年,并加强粪便管理及个人卫生防护。

钩虫病

因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钩虫的成虫形似细小绣花针,寄生于人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经24—48小时发育为具感染性的钩蚴。人的皮肤接触污染的土壤,钩蚴即钻入皮肤,使人感染。幼婴多因尿布、衣服沾染上有钩蚴的泥土,或经污染的奶瓶、食具而受感染。症状表现:
❶钩蚴所致的症状:钩蚴钻入皮肤时局部可出现痒疹;移行至肺,可使患儿出现干咳、气促、发热等症状。
❷成虫所致症状:成虫吸着于肠壁,分泌抗凝血毒素,使局部损伤处的血液不易凝固以便于吸血。由于钩虫经常变换吸血部位,在肠粘膜上形成许多小出血点,不断出血。一条钩虫每 日 平均吸血0.04—0.06毫升。每失血1毫升就相当于丢失铁0.5毫克。由于小肠的溃疡、炎症,阻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以及慢性失血,患儿发生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初期,多食易饥,继因胃酸分泌减少而食欲减退。婴幼儿可出现呕吐、腹泻或便秘。某些患儿有“异食癖”,喜吃生米、泥土等。儿童期严重感染可致小儿发育迟缓、智力减退。预防措施:
❶普查普治:纠正贫血,驱虫治疗。
❷粪便管理:为消灭和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不随地大便。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
❸个人防护:疫区,儿童应避免赤脚下地。避免尿布、衣服、食具等被钩蚴污染。不饮生水。不吃不洁的瓜果,蔬菜。

钩虫病gouchongbing

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及小肠所致的疾病。流行特点:钩虫的成虫形似细小绣花针,寄生于人体小肠及十二指肠。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经24~48小时发育为具感染性的钩蚴。人感染钩虫的途径如下:钩蚴钻入皮肤→皮下组织→侵入血管及淋巴管→右心→肺泡→支气管→会厌→咯出或吞咽入胃→小肠→发育为成虫。此外,钩蚴亦可借污染的食物经口侵入人体,而直接到小肠。当小儿赤足或臀部接触具有钩蚴的泥土时,钩蚴即能钻入皮肤而受感染。幼婴则多因尿布沾染具有钩蚴的泥土或经污染的奶瓶、食具而受感染。症状:
❶感染初期,当钩蚴钻入皮肤时,局部可有痒疹,由于抓痒可继发细菌感染。钩蚴侵入血循环穿过肺组织时,可引起发热、咳嗽、哮喘等症状。
❷成虫吸着于肠粘膜上,吸血为生。由于钩虫经常更换吸附点,并分泌抗凝血物质,使肠粘膜形成许多小出血点,不断出血,使患儿发生失血性贫血,加上由钩虫引起的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更加重了贫血的程度。故随着疾病的发展,患儿常有面色苍黄、皮肤干粗、毛发稀疏、乏力、眩晕、气短等症状。某些患儿有“异食癖”、喜吃生米、泥土等。严重感染可影响生长发育、智力亦减退。防治:
❶普查普治:对流行地区的居民通过普查,对患者进行治疗。
❷粪便管理: 为预防钩虫病的重要环节。改善环境卫生,合理积肥,减少环境被虫卵污染。
❸个人防护:流行地区儿童避免赤脚下田; 避免尿布、食具被钩蚴污染; 不喝生水; 不吃未煮熟的蔬菜或不洁的瓜果。

钩虫病

钩虫引起的小肠寄生虫病,因皮肤或粘膜接触泥土中的钩虫丝状蚴而患病。主要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腹痛、腹泻,儿童可致发育障碍。除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外。用噻嘧啶、左旋咪唑、甲苯咪唑等药驱虫和中药治疗。预防重点在于加强粪便管理及个人防护。


钩虫病

由钩虫(主要有“仰口线虫”和“钩口线虫”)寄生于家畜小肠内引起的疾病。病畜消瘦、贫血、水肿,严重者衰竭而死。可用左旋咪唑、敌百虫等药治疗。预防见“蛔虫病”。

钩虫病

俗称“黄肿病”。湖南农村普遍流行,矿山也有发生,多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两种钩虫的混合感染。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常德广济医院从一名40余岁农民的大便中发现钩虫卵,为湖南首例钩虫病病例报告。以后,陆续发表发现钩虫病人的调查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开展调查和防治。据多次调查显示,农村感染率为25%或33%不等,有的县达72.10%; 而1955年在湘永煤矿调查,井下作业人员感染率高达93.2%; 1978~1980年对炎陵县、株洲县、涟源县、益阳市、益阳县和津市调查分析: 轻度发病为26.13%; 中度发病占3.71%; 重度发病为0.13%; 无症状占69.98%。在防治工作中,主要手段为反复查治病人和管理粪便。从1958~1979年,全省共粪检6500万人次,检出并治疗钩虫病人1300多万人次。经过多年反复查治,感染率逐年下降,平均感染率一般为1.81%左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