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钱大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61 钱大昕1728—1804清代音韵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字及之,又字晓征,号梓楣。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乾隆四十年(1775)后,历主钟山、娄东、紫阳三书院,造就数千门生。治学精研经史,因文见道,于天文、算术、地理、金石、文字、音韵、训诂等无不通晓。在语言文字方面,一反古音学研究多重古韵的局面,于古声纽多有创获。所著《十驾斋养心录》中《古无轻唇音》一文详论“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舌音类隔不可信》一文证明了“古无舌头、舌上之分”。两文一出,古无轻唇音与古无舌上音之说即成定论。又著《音韵问答》,于古音学颇多阐发。综上,均为后人从事古声纽研究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恒言录》6卷,博采常言俗语800余条,广征博引,逐条考其源流,为研究汉语词汇的宝贵资料。著作尚有《二十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经典文字考异》、《金石文字跋尾》并续等。 153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清代江苏嘉定人。乾隆十九年(1754)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他是一位“于儒者应有之艺无弗习、无弗精”(段玉裁语)的学者,尤以史学为最。他18岁时就有志于史学,曾参加编写《热河志》、《续文献通考》、《一统志》、《续通志》等书。他把历年史学论著整理编成贯通全史的宏篇巨制《廿二史考异》100卷。手校《金史考异》。他一生著述甚丰,除《廿二史考异》外,尚有《十驾斋养新录》和 《潜研堂文集》 钱大昕1728—1804清学者,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进士。历官少詹事、广东学政。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精于文字、官制、典章、氏族、舆地、天文、历算、金石之学。于音韵,训诂之学尤多创见。考史之功,最享时誉。著有《廿二史考异》、《潜揅堂文集》、《十驾斋养新录》等著作多种。参见“语言文字”中的“钱大昕”。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又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少詹事,为清吴派经学家、史学家和小学家,著述甚富,多有发明。尤精通音韵训诂,在古声母研究上有首倡之功,证明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主要著作有《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潜揅堂金石文跋尾》、《通鉴注辨正》、《经典文字考异》、《恒言录》、《唐石经考异》等。参见“历史”中的“钱大昕”。 钱大昕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进士,官至少詹事。乾隆四十年(1775)以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学识渊博,为清代著名学者,于音韵训诂、金石历史诸方面均有较高成就。他的散文风格严谨,文辞精炼,而一些讽喻小品则活泼生动,文采斐然,如《镜喻》、《弈喻》等。见于《潜研堂文集》中。又著有《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恒言录》等。 钱大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