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钲古代打击乐器。铜制。《说文》:“钲,铙也,似铃,柄中,上下通。”殷周时期的钲与铙(nao)形制上并不相同。后汉李尤《钲铭》:“誓饬师旅,申严号令;以肃纪律,万众是听。”谓用于军事。唐杜佑《通典》: “近代有如大铜叠,悬而击之,以节鼓,呼曰钲。”明示系锣形乐器。《明会典·大驾卤簿》: “金钲四面,铜质,竹匡,用红梗系钲于匡。钲径九寸五分。”用于鼓吹仪仗乐队,悬于双龙架上,木槌击之发音。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编钲。 钲古代乐器。亦称“丁宁”。形态与铃相似。柄在当中,上下相通。作战时敲击表示收兵罢战。 钲满族打击乐器。铜质,形如盘,面平,四周用木框,穿孔系以绳,框左右各安铜环2。演奏时,悬之于颈,以木槌击之。清宫廷用于演奏卤簿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