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爱因汉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爱因汉姆1910—Arnheim,Rudolf

早期著名电影理论家,文艺心理学家、美学教育家。原籍德国,是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柯勒的追随者,一生孜孜不倦地从事教育和艺术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曾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因不满纳粹第三帝国的残暴统治,于1940年移居美国,1946年加入美国国籍。1956—1960年曾任美国美学协会主席。爱因汉姆是在电影的婴幼儿时代便关注电影艺术的艺术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电影理论论文大都发表在30年代,热情为作为艺术的电影辩护,将完形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电影,探求电影艺术的规律。1932年出版《电影作为艺术》一书,是其最主要的电影理论著作。他反对电影艺术是对现实的机械纪录与再现的观点,他将现实即真实的物质世界作为参照系,指出电影纪录再现生活的缺憾处,正是电影艺术的起点;他认为无声、黑白(单色)、两维平面、画框、断裂或重组的时空是电影艺术的生存依据,因此认为默片是电影至高至善的形式,为此固执地反对声音、色彩、宽银幕与立体电影的产生及发展。1957年修订再版的《电影作为艺术》仍坚持并重申他这一艺术立场。尽管他顽强地坚持他作为默片时代理论家的立场,但他的论著涉及电影的基本特性与规律,故至今仍不失为世界电影史上重要的论著之一。移居美国后,他放弃了电影理论,专心从事艺术的完形心理学研究,1954年发表的《艺术与视知觉》轰动世界美学界,成为艺术心理学的经典著作。此后出版的《视觉思维》是其全盛期的又一艺术心理学巨著;他作为一位美学家及文艺心理学家的研究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对电影工作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