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铁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铁tie第四周期第Ⅷ族元素,符号Fe。古代由陨石或用木炭还原氧化铁矿石制得铁而发现。铁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相对丰度为4.75%,占第四位,在金属中仅次于铝,占第二位。分布很广,常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有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O· Fe2O3,褐铁矿 Fe2O3 · 3H2O,菱铁矿FeCO3,其他还有黄铁矿FeS2、钛铁矿FeTiO3和铬铁矿Fe(CrO2)2等。土壤也含铁1%~6%。铁是活泼过渡金属,是一种光亮的银白色金属,熔点为1 535℃,沸点为2 750℃,相对密度为7.86,常见氧化态为+Ⅱ和+Ⅲ,有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能导电,纯铁既能磁化,又可去磁,而且都很迅速。铁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α铁、β铁、γ铁、σ铁等。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一种良好的还原剂,纯铁在空气中不起变化,含杂质的铁在潮湿空气中逐渐生锈,在含有酸式或卤素蒸气的湿空气中生锈更快。铁易溶于稀的无机酸和浓盐酸中,在浓硝酸或冷浓硫酸中由于钝化而不易溶解。铁可被热浓硫酸氧化成Fe3+,同时产生二氧化硫,加热时能同卤素、碳、硫、磷等非金属反应,赤热的铁可把水蒸气还原成氢气并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空气中燃烧时也生成四氧化三铁。在生物学上,铁是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是红细胞(血红蛋白) 的主要成分。铁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一种金属,它的最大用途是用于炼钢,也大量用来制造铸铁。铁和其化合物还用做磁铁、染料 (墨水,蓝晒图纸、胭脂颜料) 和磨料 (红铁粉),还原铁粉大量用于冶金。铁常用焦炭、铁矿石和石灰石为原料炼得,用氢还原纯氧化铁可得到纯铁。含碳在2%~4.3%的铁合金叫生铁 (或铸铁),含碳量介于0.03%~2%之间的铁合金叫做钢。生铁坚硬,但性脆,钢具有弹性。用铁矿石炼铁主要是个还原过程; 而用生铁炼钢,就是减低生铁内的碳量,以及将硅、硫和磷杂质除去,主要是个氧化过程。 铁微量元素。成人体内含铁总量约3—5克,占人体的百万分之四十,较其他微量元素丰富。人体中70%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约3%存在于肌红蛋白中;各种酶系统中不足1%;其余26%左右为运输铁和贮存铁。铁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参加氧的运输和以细胞色素系统的形式参与组织呼吸。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端吸收。食物中铁有血红素铁及非血红素铁两种,前者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可被肠粘膜细胞直接摄取,后者必须先被溶解、游离、还原为二价铁后再被吸收。食物内铁的吸收率(%)约占所含铁总量的5%—10%,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一般较高,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一般较低(见表6.2-18)。草酸盐、碳酸盐、植物酸盐等,大都存在于植物性食物内,可与铁结合成大的多聚体,不能溶解而沉淀,从而使铁的吸收受阻。此外,含纤维素量高的麦麸也能影响铁的吸收。茶叶与咖啡中的鞣酸对铁的抑制率可达41%—95%。牛奶含磷高,蛋黄中的磷酸盐和磷酸蛋白均使铁不易吸收。乳酸盐、柠檬酸、琥珀酸、山梨醇、蔗糖、果糖等可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的作用十分明显。在膳食中添加维生素C可使铁的吸收率提高5—10倍,但维生素C必须与食物同时吃才能起作用。肉食(肉、禽、鱼类等)不仅含有大量利用率高的血红素铁,而且当将肉食加入植物性食物中同食时,还可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在进食各类食物时,如同时吃一定量的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肉类,能使铁的吸收率提高。人乳含铁虽不高,但含有较高的乳糖和维生素C,含磷酸盐较少,故铁的利用率比牛乳高。蛋黄铁的吸收率虽不高,但含铁丰富,仍不失为婴儿的良好辅助食品。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全血、肉类及某些蔬菜,如白菜秧、油菜、雪里红、韭菜、苋菜等(见表2-19)。 表6.2-18 食物内铁的吸收率(%)
表6.2-19 一些含铁较丰富食物的含铁量(毫克/100克)
铁tie微量元素。成人体内含铁总量约为3~5克,占人体的百万分之四十,较其它微量元素丰盛。人体中70%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约3%存在于肌红蛋白中;各种酶系统中不足1%;其余26%左右为运输铁和贮存铁。铁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参加氧的运输和以细胞色素系统的形式参与组织代谢。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端吸收。食物中铁有血红素铁及非血红素铁两种,前者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可被肠粘膜细胞直接摄取,后者必须先被溶解、游离、还原为二价铁后再被吸收。食物内铁的吸收率(%)约占所含铁总量的5~10%,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一般较高,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一般较低 (见表1)。草酸盐、植物酸盐等,大都存在于植物性食物内,可与铁结合成大的多聚体,不能溶解而沉淀,从而使铁的吸收受阻。此外,含纤维素量高的麦麸也能影响铁的吸收。茶叶与咖啡中的鞣酸对铁的抑制率可达41~95%。牛奶含磷高,蛋黄中的磷酸盐和磷酸蛋白均使铁不易吸收。乳酸盐、柠檬酸、琥珀酸、山梨醇、蔗糖、果糖等可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的作用十分明显。在膳食中添加维生素C可使铁的吸收率提高5~10倍,但维生素C必须与食物同时吃才能起作用。肉食(肉、禽、鱼类等)不仅含有大量利用率高的血红素铁,而且当将肉食加入植物性食物中同食时,还可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在进食谷类食物时,如同时吃一定量的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肉类,能使铁的吸收率高。人乳含铁虽不高,但含有较高的乳糖和维生素C,含磷酸盐较少,故铁的利用率比牛乳高。蛋黄铁的吸收率虽不高,但含铁丰富,仍不失为婴儿的良好辅助食品。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全血、肉类及某些蔬菜,如白菜秧、油菜、雪里红、韭菜、苋菜等(见表2)。 表1 食物内铁的吸收率(%)
一些含铁较丰富食物中的
铁Tie第26号化学元素。化学符号Fe。铁单质为银白色金属,熔点1535 C,相对密度7.86,有延展性。铁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化合物中,铁的氧化态是+2和+3。 铁化学元素。化学符号Fe,原子序数26,原子量55.847。纯铁是银白色金属,熔点1535℃,沸点2750℃,比重7.85。地球中铁的总含量约占35%,其中大部分在地核中。地壳中铁的含量(丰度)为5.63%,在已知化学元素中仅次于氧(丰度46.4%)、硅(28.15%)、铝(8.23%)而居第4位。铁在室温时富有延展性、较高的硬度(莫氏硬标4.5)和铁磁性(可以很快地磁化或去磁)。铁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极易氧化。除了铁陨石和少量地表铁以金属态存在外,绝大部分都同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地壳中的含铁矿物有300多种。 铁银白色金属,现代工业最重要和应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流域内资源比较丰富,保有储量35.2亿吨,其中工业储量24亿吨,约占全国铁矿储量的7.5%,有大型铁矿6处,中型铁矿30处。分布于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其中以山西、内蒙古和山东储量最丰富,其他省区次之。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