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主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主户

亦称“土户”,“正户”。中国封建时代各地的土著人户,同客户相对称。秦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为榨取租赋、差徭,常编定户籍,将人民定着于土地。民户常因兵徭、赋税、战争、荒歉等灾难逃亡异乡,于是各地有土著和客民的区别。唐宋时更在户籍中设主户、客户名目。唐德宗时因逃亡众多,行两税法,征收赋税,不分主、客,概以当地现居人户按贫富等差征税。但不久又有逃户。宋主户、客户实际上已以有无土地区分;主户失去土地,即为客户;客户如有土地,亦成主户。主户为税户,承担赋役。元、明、清已不用主、客户名目。

主户

唐宋均有主户、客户的区别。主户,唐代原称土户.指户籍原在本地的土著人户,相对于从外地流入而失籍的客户而言。根据唐前期制度,由在籍人口承担封建国家的赋税,但中期以后,由于避役逃亡的人户增多,故唐德宗行两税法,规定不分土(主)、客,概按资产等差于人户所在地征税。宋以后在户籍中明确标明主户、客户的数字,并改为按照有无土地区分主户、客户。凡占有土地,需向国家缴纳两税的均为主户,相反则为客户。参见“客户”。

主户aboriginal residents

又称土户、正户。中国封建时代各地世居的土著民户。秦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便于征调兵役、差徭及敛取赋税,都用编户定籍的办法将他们固定于土地上。这些居民往往由于不堪沉重的兵役、差徭、赋税、地租、高利贷等压榨和避免战争、灾荒等原因而逃往异乡,于是在各地就有土著与客民的区别。到了唐代,户籍中专门设有主户和客户的名目。德宗建中元年(780)实行两税法,规定不分主、客户,概以当地现居民户定等征税。宋代以有无土地区分主、客户,即有土地者为主户,否则为客户。主户失去土地即为客户,客户如得土地亦成主户。主户为税户,主户是土地所有者,客户为佃农。元代以后,户籍中主、客户名目俱消失。

主户

宋代广西壮族地区羁縻州县峒各级上官的总称。壮语称“官”为“沟主”。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说,土官有“知州、权州、监州、知县、知峒;其次有同发遣、权发遣之属,谓之主户”。他们在政治上是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又是封建领主,具有很大的权力。改土归流后废除。

主户

❶唐宋时对广西峒官、土官及称为“同发遣”、“权发遣”的统治阶层的统称。因拥有领地内全部山林、土地、河流, 故名。被隶属的壮族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须“纳租于主”,受其统治和奴役。
❷旧时在广西部份民族杂居区, 对当地原有的壮族以及其他民族居民的称谓。而外来的汉族或他族居民则称为“客户”、“来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