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主父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主父偃?~前126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主父为复姓。学长短纵横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家贫。元光初至长安,上书阙下被召见,拜郎中。数上疏言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岁中凡四迁。他主张进一步削弱割据势力,实行推恩,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武帝用其建议,下“推恩令”,从此王国封地愈来愈小,名存实亡。对于尊立卫皇后及揭发燕王阴事,他均有功。筑朔方,亦出自他的建议。大臣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他声称:“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汉书·主父偃传》)后为齐相,以胁齐王自杀,被诛。其贵幸时,客以千数,及族死,独孔车收葬。《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主父偃》二十八篇,今有清马国翰辑本。 主父偃?~前126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前134年,抵长安,上书汉武帝,当天就被召见,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升迁4次。汉武帝为加强皇帝的专制权力,另在宫中设立内朝。主父偃备顾问,几次上疏,都能切中时弊。上《推恩策》,建议推恩子弟,以限制诸侯王权力。他提出徙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于茂陵(今陕西兴平)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元朔二年(前127年),被拜为齐相,因揭发齐王奸事,使齐王畏罪自杀,武帝以为主父偃曾胁迫齐王,加之赵王也使人告发其接受诸侯贿金,遂下令逮捕主父偃,后被族诛。 主父偃?—前126西汉学者、政治家。姓主父,名偃。齐国临菑(今淄博市临淄区)人。学长短从横术,晚年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武帝元光中。曾谏伐匈奴。拜郎中,迁中大夫,主张以“推恩分子弟”的手段削弱各诸候国。“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上从其计”(《汉书》卷六十四),后为齐相,因胁齐王自杀而被诛。《汉书·艺文志》“从横家”有“《主父偃》28篇”,今有清马国翰辑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