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镇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镇州唐代设置的行政区。属河北道。《旧唐书·地理志二》:“镇州:秦,东垣县。汉高改名真定,置恒山郡,又为真定国。历代为常山郡。治元氏。后魏道武登常山郡,北望安乐壘美之,遂移郡治于安乐城,今州城是也。周、隋改为恒州,后废。义旗初,复置恒州,领真定、石邑、行唐、九门、滋阳5县,州治石邑。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陷窦建德。四年,贼平,徙治所于真定,省滋阳县,又割廉州之稿城来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常山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恒州。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升为都督府。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改为镇州。旧领县6,户26113,口54543。天宝领县9,户54633,口342234。今领县11(真定、稿城、石邑、九门、灵寿、行唐、井陉、获鹿、平山、鼓城、乐城)。在京师东北1760里,至东都1136里。” 镇州辽代州名。契丹统和二十二年(1004),皇太妃奏置,军号建安,治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土拉河以西哈达桑(本古可敦城),为上京道所属边防节度使州,辽代边防军事重镇。西北路招讨司设于此。金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