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以水稻、大豆、烤烟、人参、水果等粮、经、特三足鼎立为基本特征的东部地区农作物布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以水稻、大豆、烤烟、人参、水果等粮、经、特三足鼎立为基本特征的东部地区农作物布局东部地区,农业开发的时间比较早。民国时期的1929年,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858. 39万亩,占全省农作物面积的30.1%。其中,粮豆种植面积达1769. 16万亩,占全省粮豆种植面积的29.5%,占该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5.2%。种植的主要作物有大豆、高粱、谷子,分别占该区粮豆种植面积的31.7%、20.6%和15.0%。据有关资料记载,本省种植水稻、陆稻和莨等起源于东部的延边和通化地区。民国时期,全省种植的60万亩水稻,90余万亩的陆稻和近30万亩的莨,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省的90%、50%、80%。日伪统治时期,该区玉米、水稻、杂粮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较快;大豆、谷子种植面积基本稳定;高粱、小麦、陆稻等作物种植面积有所下降。新中国成立后,该区种植业生产,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选择,其群体结构已发展成为以水稻、大豆、烤烟、人参、水果种植业结构为特征的农业区域。1990年该区粮豆播种面积905.4万亩,占全省粮豆播种面积的17.1%。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18.3万亩,占全省的34.8%;大豆种植面积256. 2万亩,占全省的36. 8%;烤烟种植面积15. 2万亩,占全省的56.7%。该区为全省园参集中产区。近年来,黄芪、天麻、贝母、细辛、党参等道地中药材也开始由野生变为家植。该区苹果梨、葡萄、山楂、苹果、梨等果树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到1990年,在种植业中粮、经、特开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