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长生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长生殿

传奇。清洪昇(1645—1704)撰。二卷,五十出。洪昇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乐府,名满京洛。康熙间曾因孝懿皇后丧期招伶人演《长生殿》下刑部狱,被国子监除名。时人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著有《稗畦集》、《啸月楼集》等。此剧乃作者精心创作,历十年三易其稿,初名《沈香传》,复名《舞霓裳》,终取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句意定名,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写成。作品通过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悲剧,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并把李与杨爱情同安史之乱联系起来,揭露统治者荒淫误国,又歌颂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反映出主题矛盾性。艺术上继承《梧桐雨》、《浣沙记》等,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暗寓亡国之痛,并将现实主义手法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这一传说故事。场面壮观,情节曲折。曲词清丽,颇受《牡丹亭》影响,不少精彩片断,至今上演不衰。有康熙间刊本,光绪文瑞楼刊本,一九五五年文学古籍刊行社,一九五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影印出版,一九五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有徐朔方校注本。

089 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初洪异作。据作者例言说,剧本以白居易的诗《长恨歌》和陈鸿的小说《长恨歌传》为蓝本,中间点染之处,则采用了 《天宝遗事》和《杨妃全传》。它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为主要事件。背景部分来源于正史和野史、笔记;人物与主题主要承继着诗和小说,再由作者匠心独运,写成这部既有雄壮广阔的历史剧的规模,又有曲折缠绵的爱情剧情调的作品。剧本的主题是写爱情,作者自云:“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同时,又寄寓着淫佚亡国的鉴诫用意,可谓之副主题,作者亦尝云:“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俱见《自序》)艺术成就主要是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抒情浓郁;结构精巧,虽不甚紧密却毫无游离松散之弊;音律精美,场面壮丽,有较强的舞台效果。

《长生殿》changshengdian

清代传奇作品。作者洪升,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出生于明亡后第二年,家庭受到清王朝迫害,他自己在京城长期过国子监生的生活,后因在佟皇后丧期演唱《长生殿》获罪,从此失去仕进机会。晚年因醉酒落水而死。
洪创作《长生殿》经十余年努力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定稿。他在《例言》中,清楚地叙述了《长生殿》的创作过程:“忆与严十定隅坐皋园,谈及开元、天宝间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寻客燕台,亡友毛玉斯谓排场近熟,因去李白,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优伶皆久习之。后又念情之所锺,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盒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诸同人颇赏之。乐人请是本演习,遂传于时。盖经十余年,三易稿而始成,予可谓乐此不疲矣。”洪升精通音律,广富才情,在创作中又广泛听取意见,在立意、结构、词语、曲调方面无不经过精心推敲,使此剧在艺术上达到清代戏曲创作最高水平,与孔尚任的《桃花扇》堪称双璧,世有“南洪北孔”之说。
《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上卷写李杨之间由声色之好发展为真挚相爱,但由于他们耽于安乐,沉湎于情场而致朝政败坏,藩镇叛乱,造成了国家危亡,也带来了爱情悲剧,皇帝不得不在马嵬坡下缢死了爱妃,以挽救政治。下卷着重写他们在阴阳间生死不渝的刻骨相思,最后感动天地鬼神,让他们同登仙箓,升入忉利天宫,得以永久团圆。作者联系他们的爱情发展,揭开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剧中通过《贿权》、《楔游》、《权哄》、《进果》等出,揭露了皇帝及其贵戚们的穷奢极欲,弄权误国,官僚们的趋炎附势,对老百姓的肆意践踏。在《疑谶》等出中精心塑造了郭子仪、雷海青这两个出身低微的英雄人物,并借此抒发作者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心情。作为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时期的清初作家,作者对作品中侵入中原的番将安禄山及觍颜事敌的朝臣寄予强烈的憎恨,在《骂贼》一场中借雷海青之口把投降分子骂得体无完肤。
在作者笔下,杨贵妃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作者有意避开她和安禄山等人的关系,突出她对爱情的忠贞,细腻生动地描写了她在宫廷中争恩擅宠的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骄纵、又软弱的宠妃形象。唐明皇虽然是帝王家少有的锺情者因而值得同情,但作者对其纵情声色的生活给予了较多的批评。作者一方面同情赞美李杨之间的爱情,一方面又批判他们的爱情带来的政治恶果,这给作品主题造成一定程度的矛盾。但作者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说:“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自序》)。
《长生殿》在艺术上是很具特色的,作者继承《梧桐雨》、《浣纱记》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的手法,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选取李、杨的悲剧爱情为素材加以虚构,李、杨爱情和安史之乱同时展开,互相交织,又以金钗细盒为线索,情节严密曲折,场面壮丽阔大,同时,又时时运用对比手法,如朝廷生活与民间生活对比,忠臣与奸贼对比,深化了主题,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在风格上,前半部以现实主义描写为主,细腻、逼真;后半部则呈现强烈的浪漫色彩,天地之间、阴阳两界交叉出现,幽魂、凡人互寄感情。这种写法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寄托了对忠贞爱情的歌颂,但也显得前后风格不尽统一。
《长生殿》曲词清丽,充满诗意。全剧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深受观众喜爱,当时民间流传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长生殿》曲词中有“不提防余年值离乱”之词)的口谚,足以说明它的影响。

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代作品。作者洪昇。剧取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作者在历代史、传、传奇、小说中有关这一故事的记载、传闻的基础上,精心构思结撰,反复加工,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才最后完成。剧本一脱稿,便轰动一时,到处传抄、搬演。该剧通过这一故事,一方面表现和歌颂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方面又揭露和批判这一爱情在政治上带来的严重恶果和给人民带来的无比苦难,从而造成作品主题思想上的矛盾。全剧抒情味很浓,在艺术上既有精雕细刻的现实主义描绘,又有天上人间浪漫主义的幻想,这又带来剧的前后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剧的前半部写贵妃生前与明皇的爱情生活,后半部写贵妃死后与明皇的苦苦相思以及二人在月宫的团圆。

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洪升作。写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生死相随、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剧中杨玉环一反以往误国误民的祸水红颜的形象,而是一个忠实于爱情的痴情女性,这是迥异于以往文学作品中杨贵妃的艺术形象。

《长生殿》

清代传奇戏曲。作者洪昇。《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作品上卷从唐明皇杨贵妃《定情》发端,描写了他们奢糜的生活和爱情的发展。从声色之好到情重恩深,爱情日益趋向真挚。下卷着重写杨贵妃死后唐明皇对她的刻骨相思,对他们的情感寄以同情和赞美。最后他们感动天地鬼神,升入天宫,得到一个永久团圆的结局。在这部作品中,杨贵妃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作者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有意回避了她和寿王、安禄山的关系,描写了她在宫廷中争恩擅宠的生活。唐明皇作为寄情声色的皇帝,作者虽有批评之意,但认为他是帝王家少有的钟情者,值得歌颂。在这部戏曲作品中,作者讴歌了真正的超越生死的真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理想,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因素。《长生殿》还围绕着李、杨爱情的悲剧,通过安史之乱前后的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作者批判了弄权误国的杨国忠,对侵入中原的番将安禄山以及丧失民族气节的朝臣表现出强烈的憎恨之情。同时,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安邦济世的理想人物,如郭子仪。对雷海青、郭从谨、李龟年、李蓦等坚持民族气节的人作了热烈歌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既批判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生活所带来的政治后果,又歌颂他们的爱情生活,同情他们的爱情悲剧,主题思想比较混乱。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长生殿》采取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且场面壮丽,情节曲折,笼罩着全剧的气氛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曲词清丽流畅,充满诗意。

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洪昇历时10余年,3易其稿,写定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写唐明皇宠幸杨贵妃,任杨兄国忠为相,政治日趋腐败。安禄山攻长安,明皇仓皇出走,至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杨国忠,迫杨妃自缢。后半部写明皇对杨妃的怀念及2人在天上相会。从多方面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艺术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产生深远影响。曾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长生殿

传奇剧,清代洪昇作。取材于历代史传、传奇、小说等。剧本主要写唐明皇宠爱贵妃杨玉环,杨贵妃的兄妹数人均因此而地位显贵。唐明皇与杨贵妃,海誓山盟,生死相爱。唐明皇沉于酒色,不理朝政,重用贵妃之兄杨国忠和安禄山,酿成杨国忠专权,安禄山造反。在“安史之乱”中,唐明皇被迫逃至蜀地,经马嵬坡时,六军不发,要求杀杨国忠,缢杨贵妃,唐明皇无奈只好答应。“安史之乱”平息后,唐明皇重返长安,日夜思念贵妃,感动了天地,二人经过忏悔,临邛道人运用法术,使二人在月宫团圆。此剧以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为线索,连结“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借以表达歌颂忠义,抨击权奸,同情人民疾苦,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批判帝王荒淫误国等多方面内容。剧本结构细致精美,章法严密,曲辞优美。与《桃花扇》一同被誉为清传奇剧的“双璧”。有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校注本。

长生殿

二卷。 清洪㫒 (1645—1704)撰。 洪㫒,字昉思,号稗畦, 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洪㫒出生在钱塘望族世家,少年曾受业于明遗民毛先舒等人,后又曾就学于北京国子监。他早露才华,盛有诗名,并擅词曲。著有《稗畦集》、《稗畦续集》、《长生殿》传奇等。《长生殿》传奇是洪㫒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戏曲名著之一。这部书的创作过程历时十余年,前后三易其稿。最初写成以诗人李白的遭遇为中心内容的《沉香亭》,后来改为《舞霓裳》,着重写李泌辅佐肃宗中兴事,最后方改成《长生殿》,则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钗合情缘”的故事为主。在《长生殿》中,洪㫒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事与安史之乱联系起来,写出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导致朝政败坏、藩镇叛乱,既造成他们自身的人生悲剧,也给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反映了唐代天宝年间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表现了一代王朝由盛至衰走向没落的历史。《长生殿》全剧共五十出,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是现实描写,写李、杨的淫侈生活和爱情的发展,及其造成的悲剧和严重后果;下卷主要写李、杨二人的悔恨、相思和仙圆,主要是浪漫主义描写。作者歌颂了坚持民族气节的人物,对封建统治集团作了无情的揭露,谴责了发动叛乱入侵中原的藩将和觍颜事乱的朝臣,表现了爱国思想,抒发了兴亡之感。在《长生殿》中,作者对传统历史素材加以精心的选择和剪裁,进行了艺术的概括、集中和虚构,剧中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基本符合历史真实。全剧场面壮丽,情节曲折,抒情色彩浓厚,有强烈的感染力,曲词清丽流畅,韵律精严,是一部出色的传奇作品。洪㫒的《长生殿》对我国古典戏曲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高地位。《长生殿》 写成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演出后,传唱甚盛,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次年,因在佟皇后丧期演出此戏,为言官弹劾,洪异下刑部狱,被国子监除名。从此再无仕进机会,遂于康熙三十年(1691)失意归乡。晚年抑郁无聊,放浪于西湖之上。康熙四十三年(1704)江宁织造曹寅盛会演出《长生殿》,多集南北名流,洪异独居上座。演出后,他于归途中,行经乌镇,酒后登舟,落水而死。《长生殿》有康熙洪氏稗畦草堂刻本。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徐朔方校注本《长生殿》,适于阅读,较为流行。1980年此本重行刊印。

《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洪升作。初名 《沉香亭》,继改 《舞霓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完成三稿,定今名。写唐明皇李隆基宠幸杨贵妃,赐钗盒定情,二人七夕又在长生殿盟誓,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贵妃之兄杨国忠为相,政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爆发了安禄山叛乱,攻打长安,明皇携贵妃仓皇逃走,行到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逼迫贵妃自缢,明皇对此无可奈何。后郭子仪率军平定叛乱,明皇重返长安,无限思念贵妃,方士使术让二人在天上相会。关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安史之乱以后便开始在民间流传,并为文人的创作所采用。在唐人的诗歌、小说中就产生了像 《长恨歌》、《长恨歌传》 那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宋、元、明三代,各类文艺作品都有写这个故事的,而尤以元代白朴杂剧《梧桐雨》 和明代吴世美传奇 《惊鸿记》影响为最大。《长生殿》 继承了他们的成就而有所发展,剧本以李、杨的爱情故事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作者并有意识地将李、杨关系的始末与唐代安史之乱的发生、发展纠结起来,以历史剧的面貌,既写出了李、杨二人作为封建帝妃 “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 的爱情悲剧,也真实地描绘了唐代天宝年间各种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表达了作者歌颂忠义,抨击权奸,同情人民疾苦,缅怀故国山河等多方面的思想感情,成为这类题材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达到了清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长生殿》

清代传奇。作者洪昇。此剧是洪昇的代表作,“经十余年三易稿而成”。完成时间约在1688年。全剧50出,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在白居易《长恨歌》与白朴《梧桐雨》提供的素材基础上,通过艺术再造,突出描写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由于李杨爱情传说与历史事件真实之间存在着矛盾,作者又具有力图调和这种矛盾的创作意图: 既突出李杨的“真情”又强调这一爱情悲剧的“垂戒”意义,所以不能不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显得复杂和混乱; 既同情赞美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又谴责批判他们的所谓爱情造成的严重政治后果。然而剧中所写的李杨爱情正凝聚着作者本身的爱情理想,围绕爱情线索所揭示的各种纷纭繁复的矛盾斗争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这些都表现出作品的进步倾向。在艺术表现方面,作品采用了双线交叉对比的结构形式,较好地包容并揭示了爱情与政治两方面的丰富内容及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了写情与言政的有机统一。全剧上卷暴露统治阶级的腐败多用写实,下卷歌颂感天动地的爱情侧重幻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手法达到了较好的结合。剧中曲词流畅清丽,富于抒情色彩,宾白精炼生动,有较高的个性化特征。


《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洪昇作。初名《沉香亭》,继改《舞霓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完成三稿,定今名。写唐明皇李隆基宠幸杨贵妃,赐钗盒定情,二人七夕又在长生殿盟誓,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贵妃之兄杨国忠为相,政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爆发了安禄山叛乱,攻打长安,明皇携贵妃仓皇逃走,行到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逼迫贵妃自缢,明皇对此无可奈何。后郭子仪率军平定叛乱,明皇重返长安,无限思念贵妃,方士使术让二人在天上相会。关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安史之乱以后便开始在民间流传,并为文人的创作所采用。在唐人的诗歌、小说中就产生了像《长恨歌》、《长恨歌传》那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宋、元、明三代,各类文艺作品都有写这个故事的,而尤以元代白朴杂剧《梧桐雨》和明代吴世美传奇《惊鸿记》影响为最大。《长生殿》继承了他们的成就而有所发展,剧本以李、杨的爱情故事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作者并有意识地将李、杨关系的始末与唐代安史之乱的发生、发展纠结起来,以历史剧的面貌,既写出了李、杨二人作为封建帝妃“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的爱情悲剧,也真实地描绘了唐代天宝年间各种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表达了作者歌颂忠义,抨击权奸,同情人民疾苦,缅怀故国山河等多方面的思想感情,成为这类题材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达到了清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康熙二十八年(1688)完成。洪昇历经10年,3易其稿,初稿名为《沉香亭》,第2稿改名《舞霓裳》,第3稿始定今名。全剧共50出,以“钗合情缘”为主线铺开安史之乱的历史画面,前写唐明皇宠爱杨贵妃,重用其兄杨国忠为相,政治腐败。安禄山攻长安后,明皇出逃,经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杨贵妃自缢。后写明皇思念杨贵妃,与之月宫相会。同一题材的作品,前有《长恨歌》、《杨太贞外传》、《梧桐雨》,作者洪昇吸收前人成果,摈弃视妇女为“祸水”的封建传统观念,对杨贵妃加以美化,使她体现出爱情坚贞的力量,并围绕着她与明皇的爱情悲剧,真实地再现了唐天宝年间的社会政治矛盾与时代面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