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问题小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391 问题小说以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始于“五四”时期。这类小说是在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产生的,多反映妇女、家庭、婚姻、恋爱等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旨在揭露、批判社会罪恶,唤起人们的觉醒,表现了作家注重人生,关心社会现实的进步倾向。但其作品往往只能指出社会弊病之所在,却拿不出解决的办法和出路,因而使读者陷于茫然。代表作有胡适的《一个问题》、汪敬熙的《谁使为之》、冰心的《斯人独憔悴》等。“问题小说”在当代亦有影响。 问题小说wenti xiaoshuo现代文学现象,流行于“五四”时期,由于与当时广为讨论的各种人生问题、社会问题相呼应,同时受到外国文学中一系列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等进步倾向的影响,以文学研究会为主的“人生派”作家群把探讨人生、指导人生看作是文学的主要责任,创作了一大批以家庭、妇女、婚恋、伦理、劳工等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新文学运动中提倡现实主义的一批作家写的、以探索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小说。其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王统照、庐隐等。 问题小说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周作人说: “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出产物。这种著作,照名目所表示,就是论及人生诸问题的小说。” (《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陈望道、沈雁冰等认为,问题小说是 “以劳工问题,子女问题以及伦理、宗教等等问题中或一问题为中心的小说。”(《问题小说》)初期问题小说中的部分作品专以 “美”和 “爱” 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大部分则提出问题而不提供答案。主要作品有胡适的 《一个问题》,汪敬熙的《谁使为之?》,罗家伦的 《是爱情还是苦痛》,叶绍钧的 《这也是一个人?》,冰心的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