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阜阳汉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阜阳汉简西汉。竹质。1977年出土于安徽省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墓主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之子夏侯灶,卒于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因此,阜阳汉简的下限不会晚于这一年,大抵为汉初遗物。现藏于安徽省阜阳地区博物馆。因墓已塌陷,且经盗扰,竹简保存甚差,不仅散乱扭曲,变黑变朽,而且纤维质逐渐溶解粘连。竹简内容丰富,大约包括十多种古籍,有《苍颉篇》、《诗经》、《周易》、《楚辞》、《年表》、《大事记》、《杂方》、《算术》、《行气》、《相狗经》、《刑德》、《日书》等。许多竹简字迹清晰可辨,书写风格各异,表明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大都郁拔苍劲,温文秀雅。字体都是西汉初期的隶书,用笔自如,书写流利,特别是文帝时期的识字课本《苍颉篇》。此篇书写十分工整,亦颇规范,结体方整,略作楷书或右上倾斜,隶书的波势和挑法都很清楚。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考察,它的耸侧取势、长横的波势和左右开张的挑法,构成了简策书法所特有的美感。笔法势急力沉,画短意长,给人以沉着痛快之感。与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相比,《苍颉篇》飘逸不足而笔力过之,是研究古隶意蕴的极好范本。 阜阳汉简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出土的简牍。墓主为汉汝阴侯夏侯灶夫妇。1977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等发现。内容包括《苍颉篇》、《诗经》、《周易》、年表、大事记、杂方等。其中《苍颉篇》已整理出540多字,是该书亡佚千年之后的最大发现,对研究秦汉文字价值甚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