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防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防军军名。清代地方置军以防匪盗。《清史稿·兵志》: “防军: 初皆召募于8旗绿营以外别自成营兵数,多寡不定,分布郡县,遇寇警则隶于专征将帅,二百年间调发征戍咸出于此; 若乾隆年,台湾之役; 乾嘉间黔楚征苗之役;嘉庆间川陕教匪之役; 道光年洋艘征抚之役,皆暂募勇营事平旋撤; 故嘉庆七年 (公元1802年),楚北初设提督,即以勇丁充补标兵。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以练勇隶于镇筸镇标……” 防军清代兵制。清代在八旗兵与绿营兵以外,另行招募成营的军队。兵数多寡不定,分布郡县,遇警则隶于专征将帅。乾隆、嘉庆年间,镇压各地农民及少数民族起义,皆暂募勇营,事毕即撤。其士兵称“勇”,以示与原“兵”之别。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各地以勇营驻防,始有防军之称。其饷银较绿营为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