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阴阳管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阴阳管见

明代论述阴阳学说的著作。一卷。明何瑭著。何瑭(1474—1543),字粹夫,号柏斋。怀庆武陟(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官至南京右都御史。卒后,赠礼部尚书,谥文定。据作者自序称,对“阴阳之论”,在年少时“闻其名而未知其实,反复周、程、张、邵之书,出入乎佛、老、医、卜之说者,将二十年。至三十八岁,坑伏羲卦象而验之以造化之道,乃若有得”。然而藏于心中十五年之后,方著成为书。
《阴阳管见》书认为世界的本原有二:一曰阴,一曰阳。阳是有知无形之精神,阴是无知有形之物质,二者相合,化生万物。“造化之道,一阴一阳而已矣。阴动阳静,阳明阴晦,阳有知阴无知,阴有形阳无形,阳无体以阴为体,阴无用待阳而用。二者相合,则物生;相离,则物死。”(第一章)有心物二元论的倾向。
把阳和阴具体化为天地水火,“天为阳地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第二章),因而“阴阳者虚名也,天地水火者实体也,二而一者也”(第六章)。认为阴阳造化万物,是由天地水火来具体实现的,“天宰之以神,地载之以形,水火二者交会变化于其间,万物由是而生,由是而死,造化之能事毕矣”(同上)。
对周敦颐的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阴阳不能相生,“天不能生地,水不能生火,无愚智皆知之,乃谓阴阳相生,不亦误乎?”(第九章)认为阴阳相生是把两者的不相离和分属不同的系列混淆起来了,“先儒但见其不相离,而未察其不可乱也,故立论混而无别。愚窃以为阴之与阳,谓之相依则可,谓之相生则不可”(第九章)。这里包含着一定的合理性,即不能把阴阳的互相转化来取代了阴阳的互相依存。
对张载的“太虚即气”的观点,亦有批评。张载以太虚即气来讲有无之统一,太虚聚而为万物,万物散而为太虚,聚则有形可见,散则无形不可见。认为这种观点并不精当,因为“造化之道,阳为神,阴为形,形聚则可见,散则不可见。神无聚散之迹,故终不可见。今夫人之知觉运动,皆神之所为,是岂有形而可见乎?”(第十一章)就是说精神活动和具体事物不同,后者有聚散,前者无聚散,始终是无形不可见的。这就把精神看作完全是独立于有形物质的东西。这是其心物二元论必然导致的结论。
同时代的王廷相曾对此书有驳难。
黄宗羲《明儒学案》有节录。有《百陵学山》本、《学海类编》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