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帕克和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阿帕克和卓约1625—1693一译阿帕克和加。清初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维吾尔族。原名伊达耶图拉,出生于哈密。少时随父玛木特玉素布移居喀什噶尔(今喀什),研习伊斯兰教经典。后协助其父传播伊斯兰教。父去世后承袭其职,并成为阿克苏、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等城依禅派首领。曾与黑山派斗争,后为支持黑山派的察合台后裔伊斯玛依汗逐出喀什噶尔。曾往西藏拉萨求助于达赖五世,以夺取教派和世俗统治权。康熙十七年(1678 ),他引准噶尔兵推翻了察合台后裔在南疆的统治,自己亦复位。后一度抗击准噶尔。约死于康熙三十二年左右。今喀什市阿帕克和卓麻札即他本人及其家族墓。 阿帕克和卓公元1625—1694年本名叫伊达耶图勒拉。清初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其父穆罕默德·玉素甫原为安集延人,东至哈密传教,娶妻生子,后回喀什噶尔,掌管白山派教权,死后由他继位。与黑山派展开剧烈争斗,为叶尔羌汗国可汗伊斯玛业勒驱逐出境,曾流亡至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传教。后经塔尔寺大喇嘛引荐,进入西藏,晋谒达赖喇嘛,请求帮助。达赖写信给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叫他相机处理。噶尔丹正垂涎于南疆各城,于是出兵击灭叶尔羌汗国,将伊斯玛业勒掳往伊犁,扶立他为傀儡,总掌政权和教权,号称“呵帕克和卓”,意为“宇宙的主宰”。由于残酷镇压黑山派,引起对方反抗,在黑山派的暴动中被杀。 阿帕克和卓1625—1694明末清初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领袖。维吾尔族,出生在哈密。明崇祯十一年(1638)随父至喀什噶尔。父去世后袭白山派教权。清康熙九年(1670),在教派斗争中失败被逐,流亡中亚、天山北路和准噶尔部及甘肃等地区。十七年(1678)入西藏。越二年,勾结准噶尔部噶尔丹出兵占领南疆。二十一年(1682),在天山南路建立政教合一的封建政权。三十三年(1694)在与黑山派的互斗中被杀。 阿帕克和卓?—1693或1694一译“阿拍(帕)克和加”、“阿法克”。清代喀什噶尔(今喀什)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维吾尔族。本名“伊达雅图勒拉”。玛木特玉素布和卓之子。因宗教细节与黑山派展开争斗。势力日增,且觊觎世俗政权,被崇信黑山派的伊斯美耳汗所逐。1678年(康熙十七年)引准噶尔兵南下, 推翻察合台后裔在南疆的统治。势力抵达南疆,后一度抗击准噶尔。其墓称阿帕克和卓麻扎(墓地), 后世信徒颇多朝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