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房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阿房宫

唐胡曾的七言绝句。系作者咏史诗之一。原诗是:“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阿房(e pang)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西安市阿房村一带。沛公,即刘邦。此诗咏秦始皇大兴土木、耗尽民脂民膏建阿房宫,劳民伤财,终使国家灭亡。诗人讽刺秦王朝,实际上是为后世提供借鉴。


阿房宫

秦代宫殿群。位于今西安市西郊约15公里的阿房村及其附近。始皇三十五年(前212),驱使70万人修建。《史记·秦始皇本纪》: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可见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秦二世继续修筑,西自咸阳,东至临潼,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项羽入关后,尽数烧毁。今阿房村南存大型夯土台基,周约31米,高20米许,俗称“始皇上天台”。村西南附近的巨家庄、赵家堡、古城村一带,夯土迤逦不断,形成一座26万平方米的巨大长方形台地,俗称“郿坞岭” 。两处台地均系阿房宫建筑遗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房宫Efanggong

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相传秦惠王时(前298-前251)即开始建造。秦始皇准备扩建成一个方圆300多里的大宫苑,直至秦灭亡仍未建成。后被项羽烧毁。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前殿规模 “东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汉书 ·贾山传》亦说: “东西五里, 南北千步。”是一座规模巨大宏伟的宫殿。杜牧 《阿房宫赋》用铺陈排比的手法, 再现了它壮观富丽的面貌:“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其景十分壮观。现存殿基夯土台址,高约7米,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500米,经初步发掘,发现了一些残破的建筑构件,如夔纹瓦当, 方形铜材等。

阿房宫

秦上林苑中最大的朝宫。宫的前殿筑于始皇三十五年 (前212年),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阿房村(俗名郿邬岭)。全部工程至秦亡时犹未完成,故未正式命名,时人因其前殿所在的地名为阿房,即称之为阿房宫。规模极其庞大,“东西五里,南北千步”(《汉书·贾山传》);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史记·始皇本纪》)。“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与其它建筑群间,可以从以室相连的复道通达而无需经过露天,为秦始皇提供了人身安全,也让人摸不清他的行止,像来去飘忽的神仙。秦亡,被项羽焚毁。现尚存高大的夯土台基,高约七米,长约一千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阿房宫

秦朝的朝宫。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感到国都咸阳规模太小,无法表现出秦王朝的威严和满足享乐的愿望。始皇三十五年 (前212),开始驱动70万人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营建阿房宫。“阿房”一词的含义,一般认为有两种: 一为颜师古云“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旁”,意即建在咸阳的近旁; 一为《周礼·考工记·匠人》谓 “四阿重屋”,指阿房宫前殿的屋顶为四面坡形的重檐结构,故名。秦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了阿宫前殿。这座宫殿的规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大殿前分列十二尊铜人坐像,通高三丈,重二十四万斤。铜人后背注有 “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北阙以磁石为门,防止少数族朝觐者怀藏武器,进门时会被门吸引而发现,称“却胡门”。二世即位后,继续大规模扩建阿房宫。项羽入关后,将宫殿付之一炬,大火燃烧了三个月。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形象地描绘了其壮丽豪华的景象。现在所见的阿房宫遗址,在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秦始皇上天台”。村西南还有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人称为 “郿坞岭”。这两处是阿房宫最显著的建筑遗址。

阿房宫Efanggong

秦始皇修建的宫殿。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约15公里处的阿房村。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仿照诸国宫殿式样在咸阳附近修建了许多宫殿,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又着手修建富丽宏伟的阿房宫。阿房宫自公元前212年始建其前殿,全部工程至秦朝灭亡时尚未完成,故未正式命名,时人因其前殿所在的地名为阿房,而称之为阿房宫。此宫规模宏大,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立五丈的大旗。此外,还修了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又修建复道,渡渭水与咸阳相接。为了修建这座规模宏大的宫殿,秦朝统治者曾征集数以万计的贫苦农民和刑徒,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社会生产有破坏作用。此宫殿在项羽入关后被焚毁。现在阿房村南可见高大的夯土台基和一长方形台地,是阿房宫遗址。

阿房宫图

阿房宫

秦代著名建筑。宫的前殿筑于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阿房村。全部工程至秦亡时犹未完成,故未正式命名,时人用其前殿所在的地名而称之为阿房宫。规模极为宏大,“东西五里,南北千步”。秦亡,为项羽所焚毁。现尚存高大的夯土台基,高约7米,长约1000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阿房宫

秦都咸阳宫名。初营于秦惠文王时。秦始皇三十五年 (公元前212年), “以咸阳人多, 先王之宫廷小”,作为新的朝宫,进行扩建。于渭河之南上林苑原丰镐“帝王之都”处,先修筑了阿房前殿。《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此殿“东西五百步(合今750米),南北五十丈(合今116.5米),上可以坐万人, 下可以建五丈 (合今11.65米)旗。周驰为阁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辇道相属, 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络樊川以为池。”阿房前殿以木兰为梁,磁石为门,有隐甲怀刃暗中携带兵器的人, 进门时即可被发现。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铸为十二个大铜人,立在阿房殿前。前殿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郊巨家庄和古城村之间。殿基东西长1300米, 南北宽500米,建在高大的夯土台基之上。由于阿房宫规模宏大, 秦始皇时所建的前殿仅为全部工程的一部分, 故未正式命名。时人因其前殿所在的地名为阿房,称之为阿房宫。《三辅黄图》卷一: “作宫阿基旁,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阿房宫的取名,或如唐人颜师古所说:“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或如《三辅故事》:“在山之阿,故曰阿房也。”秦二世时,以先帝所营阿房宫“室堂未就”,“复作阿房宫”,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阿房宫建筑极其宏伟壮丽,唐人杜牧《阿房宫赋》:“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规模宏大,周筑宫墙,俗呼为阿城。《史记·项羽本纪》载,秦末,项羽领兵入关,“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秦阿房宫就此毁灭。秦阿房宫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郊三桥镇南阿房村、古城村、朐家庄一带。

阿房宫

中国秦代宫殿建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始建于秦朝始皇帝三十五年(公元前212),秦始皇仅修建了前殿,名阿房,秦二世仍继续修建。项羽军入关中时,阿房宫被焚毁。现存夯土台基东西长达1300 m,南北宽约500 m,最高处超出地面10 m。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可知阿房宫规模之宏大,气魄之宏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