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房宫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阿房宫赋唐杜牧的赋。本篇写秦始皇灭六国后便营建出阿房宫,极写其豪华雄伟。次写宫中美人之美且众; 又写取六国之宝物而极尽其奢侈。终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身死国灭。最后总结六国、秦相继败亡的原因: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得出教训: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气势恢宏,富有文彩。史称唐敬宗李湛继位,广造宫室,天怒人怨。杜牧在《上知已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这是一篇极富现实性的讽时刺世之作。 阿房宫赋赋篇。唐杜牧作。赋中极写秦始皇阿房宫建筑之宏伟、宫女之众多和珍宝之繁夥,引出秦王朝苛敛百姓自取灭亡的历史教训,以讽谕唐王朝。牧曾于《上知己文章启》中自述此篇写作缘起:“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全篇结构谨严,文辞绚丽,骈散并用,声律铿锵。 《阿房宫赋》杜牧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当时敬宗即位后大造宫室,荒淫无度。杜牧不满敬宗的所作所为,便借此赋来进行讽谏。阿房宫是秦始皇父子刮尽民脂民膏修建的庞大宫殿,从公元前212年开始营造,到公元前206年工程还未全部完成,项羽兵入咸阳,把它烧成了灰烬。文章通过铺叙阿房宫的华丽与豪奢,借秦王朝的灭亡来规劝唐朝统治者,发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谏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警告。文章前面三段全是骈偶韵文,而最后一段是词句跌宕的散文,使叙述和议论紧密结合,富有变化。在语言锤炼上,独具匠心,炉火纯青。全文有情有义,刚柔相济,文词华丽,想象丰富,堪称唐代文赋的代表作品。 《阿房宫赋》唐代散赋。杜牧(803~852,字牧之,今陕西长安人)作。载《樊川文集》卷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司马贞《索隐》:“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四阿,指屋的四周有曲檐。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这种形式。故以之名宫。阿房宫建制之豪丽,历史闻名。本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敬宗自即位以来,荒淫无度、耽于声色,大兴土木。文章以始皇建阿房为喻,讽刺统治者穷奢极欲、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罪行。指出若不汲取历史教训,就会像秦朝一样“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统治也随之土崩瓦解。本文形式上采取赋的传统手法,铺陈排比,极尽夸张、形容之能事。通篇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气格遒健,词采瑰丽。文尾道破鉴戒之意,笔调明快、犀利,可窥樊川文特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